南無H.H.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說經

聖者不是自己和弟子說了算的,符合考核印證,不是聖者也是聖者;空洞佛學理論與真正的佛法是不同的領域

今天說的這個法,牽涉的問題很多。也就是說,當前,在國際社會中,整個國際上的這個佛教,存在著有很多問題,並且提出來了。 我今天先說一下,今天講法,我想跟擺談龍門陣一樣把祂講出來,隨和一點跟大家說。 關於這個頗啊法,頗啊法又叫破瓦法,有很多翻譯都不同的,就相當於把一匹瓦打破,“頗啊”,因為他修法的時間,他發出那個“啊”的聲音,以及調動種子字來提升開頂。頗啊法是一種什麼法呢?他是一種往生淨土的保障法,保障,就是說好像是船上一個救生圈一樣的,萬一唸淨土法門、唸佛沒有成就,就修頗啊法往生。可是,有一個問題,我本來不想說的,頗啊法是屬於西藏的藏密中的一個法,那他這個保障法的係數有多高呢?我認為呀,這是根據我的經驗、根據這麼多年的觀察、根據若干劫來祖師們的經驗和佛菩薩們累積的真知實踐,他的保障係數大概百分之一都不到,但不管怎麼說,他畢竟是一個救生圈啊。你說“那麼差啊”?這是我講的真心話,你們大家不想聽的真心話。如果要依照到藏密法來給你們說的話,那我就會說:“頗啊法好得不得了,修一個成就一個,修一個開一個頂,修兩個開一雙。”其實,我這樣說的話,是不真切的。頗啊法能開頂,而且百分之九十多都能把頂打開,能插上吉祥草,甚至於插香。實際上,頗啊法真真假假,有真的頗啊法,確實頭上能插吉祥,那那個吉祥毛呢是孔雀毛,軟的。但是,往往修頗啊法都插的是西藏的一種草,叫吉祥草,那個草下面的堅硬度,起碼至少有那個硬頭黃的竹子那麼堅硬,就是說削尖以後,輕輕就可以把任何肉都可以戳穿,所以像這個啊,就未免有些太假了。關鍵問題,你說:那這個假了,是不是頗啊法就不存在呢?我剛才講了,有真的,確實能開頂,開得了頂,那麼,開頂也能插草,可是這個開頂插草以後,神識飛遷,頗啊法叫所謂的飛遷法,是不是都能飛遷到極樂世界?啊?因為修成功頗啊法了,就應該飛遷到極樂世界了,如果是那樣的話,那就整個與我們釋迦牟尼佛的教誡違背了!釋迦牟尼佛的教誡,八萬四千法門,處處不離修行,六度萬行也好,十善也好,等等一系列,尤其在大乘教義裡面,講得非常的清楚,要如何修如何修,真的那麼簡單,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的佛陀啊,至高無上的、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啊,祂能整我們、騙我們一天去修這些行,累得倒死不活?祂莫如說就修頗啊法成就就算了嘛。你們大家聽一聽,我說的這個話難道不是真理嗎?頗啊法出在藏密,但是確實有這個法,幾大教派裡頭都有,神識也能出來,可是往往神識出體不是頗啊法開頂就能出體了,頗啊法開了頂以後,神識是出不了體的,必須明確跟你們說!很多修頗啊法的人,你問他:他的神識能出體嗎?出不了!那什麼法神識才能出體呢?是頗啊法開了頂,他本身行就修得好,法就修得好,他的禪定功力也好,他已經修成了那一種內在的證量,能施用外力了,那個時間神識才能出體。當然,我指的是真正的頗啊法,不是指那個假的啊,假的你們都可以去當師父,都給他竹籤削尖了,給他插在頭上,滿頭都是血,那個是裡扯火的。那真的,都要依靠修行、依靠其他的止觀等等等等一系列的修持,然後,有了內證的功力以後,才能真正的出體。 那出體是不是就成了聖者了呢?我告訴你們,出體不是聖者,那只是一個神識出體而已!說難聽一點,民間有一句話“三魂七魄”,我們不管他有沒有這個東西,反正就靈知心識,就叫魂魄出體,魂魄出體跟聖者有什麼關係啊?八桿子都打不著。所以出體是出體,出體不能稱聖者!聖者是具有相當高深的證量,證到聖證量以後,取得成就了,那個神識能聚集出體,但是出體,神識也不一定就能成形,所以,神識出體以後,也許根本別人是看不到的,要成形,還得要具備化身的力量,才能“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所以,這裡面的過程,還真叫做不簡單!普通人,根本就不懂什麼叫佛法,一聽頗啊法,就認為頗啊法了不得,我告訴你:就是真正的頗啊法,也不能保障你能往生極樂世界的!那你說:“神識都出體了?”神識出體有什麼好稀奇啊?你們的父母早就神識出體,你們很多親人,已經死了的,尤其是那個殯儀館,睡在那兒的早都出體,中陰生,變鬼的變鬼,到三惡道的到三惡道,該轉善道的轉善道,該升天的升天,等等等等一系列。出體不能說就代表著成就,所以說頗啊法的神識出體,如果功德圓滿,自修、修行好,那麼,那個時間出體以後呢,就隨緣容易遇到佛菩薩來接引你到極樂世界,就此而言呢就叫飛遷法。可是,這個飛遷,有幾種飛遷呵:飛遷到極樂世界;出體以後回不來,飛遷到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牲道;飛遷到三善道,都是說不清楚的,這就是頗啊法的關係——神識出體。 那麼你說,什麼法比較穩定呢?當然,能比較穩定的出體的法,神識出體的法,就是“泥丸道果”。泥丸道果,他是成為三善道裡面的天人的,所以從泥丸宮而開頂,那他這個神識不同的,他能出能收的,能出來,又能清楚地回去,又回到身上。當然,更厲害的呢,就是“金剛換體禪”,能出又能收回去,就是說,出來以後,體外修法,在體外來修自己的功課、練自己的功、參自己的禪修等等一系列,或者修自己的本尊完美法。所以說,大家聽懂了這個道理以後呢,就知道,頗啊法假的多得一塌糊塗,就是真的,也不能是保證你能昇到極樂世界的,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大家要記住啊!我以前就講過頗啊法,頗啊法有非常多的品種,什麼文殊頗啊、觀音頗啊,還有其祂的,有些明王的等等一系列的頗啊法,其祂菩薩的頗啊法。在頗啊法裡頭,最著名的一個頗啊法就叫光明頗啊,那麼這個光明頗啊呢,也同樣是如此,性質跟我剛才講的完全一回事,完全是我剛才講的那麼一種性質,所以,我們要依靠頗啊法成就的話、不修行的話,那就是對釋迦牟尼佛的侮辱!那就真正的不是一個佛教徒了。好,不管是蓮花生大師也好,宗喀巴大師,或者是瑪爾巴大師等等等等,無論是任何一個大師,祂們的頗啊法都跟我說的性質一模一樣,沒有差距,否則就違背因果、違背修行學法、違背釋迦牟尼佛整個苦心說三藏十二部的法,就違背了。我說的這個就是真理,任何人都推不翻,只要你們聽真理的人,一聽就明白!我這個話是實實在在的,完全沒有半點虛假。不修行就想成就、就想靠一個什麼法解脫,那就成魔的世界,就這麼簡單!關於這個頗啊法,他是飛遷法、到極樂世界的救生法,但是,頗啊法修成功了、開頂了,絕對不能保證你往生淨土!往生淨土怎麼才能保證?要自己修行、禪定等等一系列,包括或者你的本尊法很好,那才能保證,這是唯一的保證! 關於在這個世界上,現在各宗各派的教派,佛法在末法時期已經亂了,就是說亂象叢生,互相胡說八道、編篡亂說,想怎麼講就怎麼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全部都說的是假佛法、騙大家的、說得熱鬧的。 特別是為師者,都以聖者自居,好像很多人,弟子稱他聖者,不是這個聖,就是那個聖,不是他是大菩薩就是小菩薩,小菩薩還沒有,盡是大菩薩。其實,我今天說句實在的話,根本就不是什麼大菩薩、小菩薩的問題,連凡夫裡面都是一個騙子,這是我說得很實在、很紮實的,當然,我不是全部一掃光啊,我是指的大部分的所謂為師者。聖者絕不是誰說是聖者他就是聖者了,說不是聖者他就不是聖者了!聖者是冒充不了的,無論他說他什麼法,比如說有的人,他就說:哎呀,某人某人他傳頗啊法,他傳一個開一個頂,傳兩個開兩個,嚯喲,厲害得很,那天一百多人都開了頂了。但是,你見到過哪一個修頗啊法開了頂的,生死自由地往昇了極樂世界呢?你什麼時候見到了呢?非常之少,極可憐!所以就說明啊,那個開頂的也許本來就是假頗啊法,也許他在藏密裡面拿了一個很高深的傳承,一個什麼了不起的傳承、法王手下學了這麼一個法,但是,實際上呢,他傳的弟子根本就沒有開頂、假開頂,或者就是開了頂,也不得成就,甚至於這個傳法的這位上師,他就是不能解脫、不能成就,沒有那個本事讓自己解脫成就的。這我講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真心話,因為他為什麼不能成就?首先他不是聖者,而以聖者自居者就是犯罪。聖者要考證的,聖者是騙不了人的。從現在起,你們大家注意一個問題,沒有繃聖者的呢,當然,他們慚愧自修的,這是值得尊重的,凡是吹噓、冒繃聖者的,那就他必須要給大家兌現、要考證的。怎麼考證?這個考證就是要看兩個方面,看他的內外之質地。內質,我這一說,你們可能馬上會搞昏了,有很多人都說:嘿呀,他好有內證量,他好有內證量。不是這個概念的,內質,實際上是什麼呢?就是自己的體質,自己的體質必須要是聖體質。那麼,聖體質呢,他在哪方面反映呢?就要具備有聖體力,就是說要有超凡之力。啥子叫超凡之力?就是超過普通的、一般的人、這些凡夫的力氣,如果他沒有超過凡夫力氣,他還在凡夫的體質、體力的這個階段的話,那就說明他是凡夫不是聖者,因為他的體質體力沒有解決。 那這個體質體力要解決,在佛法裡面,有一個非常嚴格的考證,當然,很多年就已經被取消了,我想應該很多上師,特別是以前藏密的這些上師們,巴不得馬上取消,立刻取消,為什麼?因為取消了,讓大家都不知道了,才避免有人想起這件事,來觀看他,來印證他,來暗地裡看他,有沒有聖體質、聖體力?這就相當於鳥,鳥裡頭有鷹、有斑鳩,外表看起來差不多同樣,但是鷹它的體質結構是不同的,它可以輕輕把斑鳩抓在指掌之下,然後騰空飛起來就抓走了,而斑鳩呢,就不行了,反過來要抓鷹,抓半隻鷹都抓不動,三分之一的鷹都抓不動,因為它的體質跟鷹是結構不相同。所以修成聖體質以後,他內在的結構就不相同了,就跟普通人不相同了,那不相同怎麼看呢?就要看拿杵上座來考證他了,到底他達到了多少段?聖者的體質了嗎?還是在哪一段位上?或者是下降到什麼段位上?是凡夫的體質?還是凡夫小力體質?還是凡夫的虛殼體質?或者甚至於是凡夫的病殻枯竭體?所以要看這些的啊!當然這些你說就看這個嗎?這個我剛才講了,這個是內在的一種力的反應,是內力,人家所謂說的內證功夫,內證功夫,實際上這個力氣就叫內證的力,那麼現在我要說的,這是一個方面啊。第二個方面,就不是這個了,那就叫做外力了,外力就是心力了,就是心質力。體質力和心質力這兩個是不同的,心質力表現在哪裡呢?心質力就是外力,外力是隔空力,啥叫隔空力?就是說他的心力能隔空起用,隔一個空間,比如曾經你們佛弟子們有的啊,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的,當年祿東贊師兄啊,他當然現在已經生死自由,走了,當年他就利用他的心力,然後把金剛丸從大家的面前的缽中,看守著的缽中,他坐得比大家遠,而把這個金剛丸——讓大家緊緊看著的金剛丸,瞬間這個金剛丸就不見,就到了他的手中去了,這就是道行,這就叫做道行,這個心質的力量,就是隔空取物,當然,他不能去取一個什麼普通東西囉,那簡直是對佛法的侮辱,那是要犯戒的,因為金剛丸祂畢竟負有金剛力量嘛,它是屬於聖品嘛,聖食物嘛至少是。當然更厲害的就不是這個了,現量伏藏,就最容易來考證這個心質力了,現量伏藏跟昔量伏藏不相同,昔量伏藏是把過去什麼佛菩薩們或者什麼祖師們,尤其發生在西藏比較多,埋藏的東西,然後把它觀測到以後,去派人或者親自帶人去把它挖出來,就是所謂的取藏,取藏有時候取出什麼舍利啊、佛像啊、法器啊,這個有些法本啊,所謂那些法本啊,就叫做伏藏法,有說喔他學的是伏藏法,伏藏法呢又稱為不共法,就是說經書上找不到的,那這不共法呢有兩種,我想大家不知道懂不懂我說這兩種,有一種呢就叫做完全是騙人胡編亂整的,說不起走了就來一個“我傳的是伏藏法”,因為我的師父傳給我的是伏藏法,所以經書上查不到的。另外一種呢,就真正的是佛菩薩們過去放在那裡的。 可是這不行喔,這不是說取出來了以後,就能算數了,那誰知是真是假呢?為了對眾生負責,必須還要實行一次現量伏藏。現量伏藏就恐怖了,凡是取了伏藏的這個大師,或者是所謂的聖者,管他是不是,先說所謂的,那麼他要實行一次現量伏藏,現量伏藏簡單,跟昔量伏藏不相同,昔量伏藏可以造假的,我們的所有弟子們,不管你們是哪個啊,你們都可以把一個東西埋藏在那兒,一年兩年三年,等草都長起了,樹子都長來根根都盤住了,或者五六年以後,故弄玄虛修個法,當眾弟子在那兒說“哪裡有個伏藏,我們去開藏挖出來”,實際上是他幾年前就埋在那裡的了,所以挖出來的東西往往都是假的,你想嘛,他在這個伏藏上他都能做假,他不做個假東西放在那兒嗎?可是現量伏藏就不同的囉,現量伏藏那就是攤在面前,大家眼睛看到,少說閒話,你這個師父呢,就坐在那兒不准動,讓從千人萬人的法會中,抽籤,那些人至少都是百人,抽到籤的人,選上十幾個,專門這個抽籤的,抽到這個號碼的,先定號碼,然後他們去藏,而且不能亂藏的,亂藏就會做假,因為說不定其中一個人就跟他們這個師父是溝通的,而且還不准藏,就要在面前擺著,很簡單,你這個師父,比如坐在大殿上,那麼這些弟子們,選出來的人,他就要把這個要取的東西包裝起來,不能讓你眼睛看,來包裝,那包裝好了以後,然後再換人,換過人,這包裝的人要全部趕走,還不准他參加,要趕走,不准他交代,再換過人,總之,這個現量伏藏的人,要絕對這第二批人就不知道這裡面哪個是哪個了,經過混亂,甚至於弄在一個大袋子裡面,一起混一起混,混亂以後,外表看起一模一樣,簡單的說,就是一個皮球,一個小皮球,有一二十個皮球,完全外表同樣樣,封裝樣子完全一樣,再到袋子裡一起混,沒有任何顏色差距,沒有重量的輕重,全部一樣,然後再第二批人來,第二批人再經過一混,拿出來以後,就直接擺放在千人萬人的面前,直接放著,然後用同樣的大缽大碗,完全一樣的碗,比如說現在這個瓷碗啊、燒的那些最精緻的,一套完全一樣的全部蓋起來。說老實話,第一批人出來也不知道哪個是哪個嘛,第二批埋進去的也不知道哪個是哪個,更何況這個師父看不到,甚至要把這個師父趕到另外一個屋頭去,不准他參加,曉得不?好,在這種狀況下,他看不到就要說,這個第幾個第幾個第幾個是什麼東西,他把它取出來,這個就是聖證量了,就不是法力了,他就是聖者了,心質力已經能隔空就能認得到這東西了,就是進去看了,看準了,可是在取藏,從古至今,最難取的現量取藏,其實最難的不是舍利或金剛杵啊、鈴啊,什麼佛珠啊、法本啊,不是這個,因為那個東西啊,外表都有差別,雖然埋起來了,裡面總還有差別啊,他鑽進去還看得到哪個是金剛杵啊,最難取的是綠度母淨壇鏡,綠度母淨壇法的寶鏡,外表一模一樣,弟子們,外表毫無差別,都是鏡子,鏡子發出來的光都叫鏡光,在沒有鑒別、沒有拿去實際照妖或者照障、照無明的時候,你是看不到的,怎麼也看不到,你說那不是照火嗎?聽說還是,當然,火就是無明,火這個東西啊,你們不要小看了,弟子們,這可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喔,你當然你從科學上可以講出一套理論來,但是實際上它就是很神秘的東西,我告訴你,就是佛陀們、無始的因果聖施予給眾生享受的這個火,如果沒有佛陀們,沒有無始的施予給眾生享受的話,眾生還真沒有辦法,水火都是施予的。你說它怎麼叫無明呢?你點一個燈,不管這個燈多大,你一口大氣一吹,吹熄憑空消失,我問你,它到何處去了?難道還有嗎?它當然就沒有了,它當場就可以消失,只看到“嘭”一下有煙,沒有了,好,你當然會解釋,你說它散啦,它散啦。它為啥子要散呢?那其它東西咋不散呢?吹口氣,你看它散不散呢?它不散啊。所以它是無中生有而來,是無中生有而去啊!就是這麼簡單,藉風而消。好,它當然也是一種神秘東西,所以照妖鏡也會把它照出原形來,知道嗎?但具體什麼原形我就不去講了。 總之,現量伏藏的它是屬於證量,而且是真正的聖證量,是自己哪方面的東西呢?是屬於心質力的,是屬於道行,是屬於一種道行了,自己修持的道行,那這道行啊,它是不是法力啊?大家要好生聽清楚了,聖證量道行不是法力,千萬要弄清楚,法力是一種修法以後產生的一種隔空之力叫法力,有法力不一定是聖者,而聖者一般都懂一些法力,但是往往聖者不太喜歡法力,因為祂們到那個時候啊,都是要成就解脫,誰給你搞法不法力喔!懶得!除非特殊要用。法力是某一部法在修持的時間產生的力量,它跟自身的證量有關係嗎?沒有關係,而又有關係。沒有關係,它本身力量不是來於自身;又有關係,是自身有一定的道行、內證量以後,這個修持者如果是聖者了,祂當然來修這個法,本尊都會認可祂,所以這就叫又有關係。這個法力啊,不能跟聖證量混為一談的,譬如剛才講的,這個心的力量,心質的力量是外力,為啥叫外力,是在隔空起用,在外邊起用,實際地展顯出來,心質力量的這個外力,有很多人聽到說:哎呀,外力不厲害。啥叫厲害啊?啊?啥子力都沒有就叫厲害嗎?所謂外力就要實際隔空起用,是這麼一個關係。 可是聖證量、法力是絕對不相同的,聖證量我想大家應該知道了,來源於兩個方面的展示,一個聖體質、聖體力;另外一個就是聖心質、聖心力,它是意識上的,一個是體質上的,這兩個方面都能考得過關,那就是真正的聖者了。那同時還要說明一點,如果聖心質的力量到位了、過關了,聖體質根本就無所謂了,聖體質的力量是一種基礎,不厲害的,能隔空力量的話,那力量就強大了,這就是真正聖者裡頭的高手了,一般都是,往往聖體力有的人,不一定在聖心力上有成就,而聖心力量成就高的人,他就不需要其它的那些東西了,懂嗎?所以我說到這個伏藏法它是屬於考試,很重要很重要的,很重要,就我剛才說的,那個取這個綠度母淨壇寶鏡,世人又稱它照妖鏡,因為它能照出邪惡來,照出原形來,那麼這個鏡子呢,它的外表完全是相同的,也就是說,這十幾個鏡子,無論是鏡壇寶鏡和普通相達的這些鏡子,外表都完全相同,是鏡子的內質——鏡性不同,所以要把這個鏡性不同的鏡子混雜在一起,讓大家當面看,都是分不出來,就讓你在面前選都選不出來,更何況混亂以後,還要包裝在一個外表完全相同的,裝在裡面,所以也就是包好了以後,你也不知道哪個是哪個,你都認不出來,任何人都辨認不出來,他只有在施用佛法來照的時候,才能辨別出來。你如果真能把這個不同的鏡子,大家把它伏藏起來,你能準確的說哪一個是照妖鏡的話,說明你是很了不起的了,你的聖心質力是成功的了,而且是相當有等級的了。我再告訴你們,就算是一個阿羅漢都取不了照妖鏡,阿羅漢他有通,他可以觀看,他可以穿壁觀看,看得到,但他看過去全是鏡子,而且都同樣樣,看鏡子的本事是不厲害的,要看鏡性,啥子叫“性”,“性”就是這個本性,這個鏡子的性質,本性是什麼?本性是無形無相的東西,他要看得到他這個本性,他才能識別得出來。不是說哦,我取一個啥子小東西,或者一根金鋼繩,不是,那個有形相的東西,那不是最高的高手,那阿羅漢就能取了。所以說呢,你們要記住,凡是聖者,如果沒有聖體質,那他除非有絕對的聖心力,否則,不能稱聖者的。 另外一個呢就是說,他沒有這樣的道行,他也可以找藉口說他不能隨便展示,這個都是由一個當師父的人嘛,他們有他們的權利嘛,他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可是有一點,考試是跑不掉的,要考試的時間也可以判斷,那就由佛菩薩來定你了,來定你到底是聖者還是不是聖者,在公眾面前讓佛菩薩來考試你,而不是搞的什麼藏密法裡頭的什麼打卦啊、觀湖啊、問卜啊,不是那麼空洞的東西啊,那是要直接顯示聖力,直接當眾問詢。當然最厲害的問詢呢,其實最厲害最直截了當的,就可以用馬頭明王的珠掛法。普通的珠掛法不那麼確切,而水壇珠掛法就可以直接、一目了然地把你判斷出來,你到底是啥子聖者,你有幾級成分,輕輕就可以一目了然。包括你人不在,都可以把你的名字寫下來,把你定性,來讓大家來測試你。可是要有這樣一個人啊能修水壇珠掛法。那修水壇珠掛法到底要靠什麼修呢?靠聖證量嗎?不是。修水壇珠掛法,祂是一定要從道德、境界的感召力,祂的道德境界感召,然後再配上如法的法力,持唸觀修召請馬頭明王的示現,雙結合,那就百分之百的能修成水壇珠掛法了,這樣子也可以定出你的性質。至於你說其它的考證呢?其它考證多了,那八風陣啊,大陣啊,也可以考啊,考你的段位考你的級別啊,考你是不是聖者啊。那八風陣啊,真實厲害囉,祂不是普通的厲害,不管你說得天上有地下無,你只要不是那個等級,一當你進入這個陣以後,那個當然是大陣,是很寬的,起碼有一二十畝地寬,當然我們這裡講英畝呢,就沒有那麼多了,但是,幾英畝地寬是有的。在這個幾英畝地寬的陣上,祂這個金剛繩一牽上,你不夠那個級別,你連那個繩子都走不進去,你要強行走進去,一股力量,無明的,肉眼看不到,會把你彈出來,彈出來以後,不是那麼簡單,甚至於把你拋在空中,乃至於當場讓你死掉,七孔流血,甚至於全部呼吸停止、脈搏停止,當然,他不會死人的,他會經過那個主陣的聖德,巨聖德或大聖德一修,然後你的魂才會回過來,所以,這個你要想假,是休想假起來!當然,我說到這裡,我必須要說的,我雖然修不了這個八風陣,我也沒有這個本事,但是,我的弟子裡面,特別是那些上尊們啊,其中就有這個本事,而且他們也修過這個八風陣,這個八風陣在聖天湖他們就舉行過,很多人都看到過這個八風陣的,在現場親自見到了的,這個大家都應該了解得到的,這個不是我在這裡亂說,不是我們想像的八風陣很簡單啊,哪裡是你們想像的那麼簡單?首先祂有八個護法,這八個護法幹啥的?就是專門這些人倒了以後,要拿擔架把抬出來,那是實實在在地抬了好幾批出來的,那是非常實在的,很多人都談到這個事情。可惜,我很慚愧啊,師父呢就只知道教大家修行、學法,沒有這麼一種本事。至於這個金剛陣,同樣能考查,能測試,能輕輕就把你驗證出來的。那個金剛陣的,穢跡金剛最厲害的金剛陣,這個也可以考啊,都可以考試考出來的。這考試呢,就是依靠的是大德、大聖者們的那個本身的道德、修為、證量,結合法力,然後所修的這個八風陣或者是金剛陣來進行考察你是不是聖者,否則都是不確切的。當然也不能說他不是,我只能說叫不確切,因為冒繃的人太多了。永遠記住一句話,不是哪一個人說他是聖者就是聖者,哪一個人說他不是聖者就不是聖者。 那在,我剛才說到這些,其中就牽涉到一個叫感召量。內證量裡頭不一定有感召量的,我告訴你,內證量雖然你是聖者了,你有功夫了,你在修某些大法的時間你還不一定修得起來,因為你感召不了祂,那個本尊。那個本尊,說難聽點,祂瞧不上你,祂覺得你小不點,懂嗎?感召量一定要自己絕對是一個道德風範、修為上的楷模,絕對是純淨無瑕的那種聖者的典範,那麼你受祂們的愛敬,你在修法的時間才能有感召量。所以說到這個量啊,有很多種都不同的啊。 那聖者是不是都法力高強呢?我必須要說了,聖者不是法力高強,我剛才說了,他跟法力兩個是不相同的。法力是要修一部法的力量,產生的力量。法力高強是修這個法修得好法力高強,但他自身筋骨改換沒有,他自身的心質力已經成聖沒有?還不能確定。所以,法力和聖證量、聖者,要切割開來,不能混為一談的。那麼,有一些上師啊經常在弟子面前呢,就以一個聖者的形象來自居,那他是不是真正的聖者呢?我現在不講,你們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啊,所有的聽聞這個法音的人都知道了。那麼,自居不能說是。他的弟子說他是,也不能說是。必須要考試,必須要驗證他的聖體質聖體力,如果這方面沒有驗證,那就要驗證他的聖心力,隔空取物。最兌現的,現量伏藏,這是必須的,現量伏藏,現量伏藏是必須的。當然至於其它的什麼有很多法咯,先知預言啦,等等啊,什麼隔石建壇啊,還有非常多的法,懂嗎?當然那些法呢,從歷史上來說沒有這個現量伏藏直接,這是非常重要,大家要注意,好嗎?也不是說那個不厲害,厲害,但它沒有這個直接,有些是摻雜了法力的。現量伏藏是揉不進去法力的,本尊任何都不敢參與、不敢管的,這非常非常的重要,這一點。 那現在有人問說,對這個問題啊他們都很惱火,就是動不動就說“我的根本師”。一個弟子啊他要有個根本師,依根本師的法來成就。這根本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誰是根本師?這個是很廣義的,我先給你們講哦。根本師,就是說一個弟子啊,平常就依他的教義,依他講的那些道理,他傳的法來修,就是根本師了。可是根本師是真與假呵?有很多根本師會誤害眾生的,不能成就的。那怎麼樣才是根本師呢?簡單來說,就是說每一個上師要傳一部法給弟子,那他傳的這部法,這個上師首先就是修這個法的,他的師父就是修這個法成就,傳給他,傳給你的上師,你的上師又修這個法成就再傳給你,而是經過特別的灌頂傳這個法,這一部法的本尊認可了你的,他就是你的根本師了。如果這一部法的本尊沒有認可你,那也不叫根本師。當然,你可以依止這個法來修,如果修得好,也許會成就,只要是真正的法的話。假如說這不是真正的法,當然就不能修成就了。簡而言之來說,就是你的師父修成功了這一部法 ,這一部法是三行具備完滿的,他也是修這個法成就的,那他又傳給你,他叫根本師。那什麼情況下才不是要依我剛才說的呢?除非你遇到的是觀音菩薩、文殊、普賢、地藏王等等,祂們的法多,祂傳哪一部法給你,你依祂紮實地修,都能解脫成就。那,哪一部法都能修成就,而這位菩薩也就是你的根本師。可是你哪裡遇得到啊?這不是那麼簡單,都是一些凡夫普通人的嘛。當然,凡夫普通人裡頭也有聖者轉世的,也有今生修成聖者的,而修成聖者的,他依那一部法來傳給你,也是沒有問題的。比如說我們修的任何法,我們的根本法的祖師是誰呢?當然我指的是真正的佛法啊,不是啥編一套那個假法、假伏藏啊、妖魔法啊等等啊胡說八道騙人的啊,我指的是真正的佛法的,那當然就是釋迦牟尼佛嘛。釋迦牟尼佛的法那麼多,如果釋迦牟尼佛傳你哪一部法,你依照到那個修都叫根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你的(根本師)。所以性質有些不相同。但是至於普通的師父,普通的上師,哪怕就稱為聖者的上師,他傳給你的法,也要弄清楚你的上師是不是以這個法為主在主修,這很重要的。在過去中,就有很多聖者大德都說,哦,某人某人是修啥子法成就的,某人某人是修啥子法成就的。只有漢人和西方人不太講究不太明白這個道理,而真正在修本尊法的人,他都知道他的師父是修什麼法成就的,你們從網上我相信都會查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和公案。 根本師的概念大家已經清楚了。但是有一點非常重要,無論他是什麼樣的師,在家出家,法師或者是其他身份的師,首先這個師一定要戒行清淨,而且佛法清純,來路正。我指的來路不是說:你看,我是某一派,我是啥子派,我是啥子派,我是啥子派,我是第幾代傳承!那個是非常假的。為了要迎合這個傳承,他可以去印一本書,很精湛的書,把那些歷代,哦,噶舉派是某某某某某,傳到第幾代,最後一個他把他名字簽上,他聽起來多正宗。哪個去核實啊?誰去核實啊?然後又是,哦,這個寧瑪派我是哪個哪個的傳承,我又是第幾代第幾代,我是某某某某。這些都不是來路。來路要看佛法,他是從聖者那裡接下來的法位,成就了人沒有?他這一派的佛法有解脫者嗎?成就了多少,他的師兄弟們?這非常的重要。簡單地說,根本師,除了戒行清淨的,最好最好你的這位師是一位聖者,那保障係數就大了,這是很重要的。 那麼這個法的道理呢大概就講了,總而言之一句,修學佛法,一定要把問題弄清楚,不能胡說八道,尤其不能編纂一些假佛法。另外呢還要特別注意,我們凡是想成就解脫的弟子,你們修行就是要紮紮實實地修,今生不能解脫的話,以後就沒有任何機會可以解脫了,我明確告訴你們,你們師父我呢,很普通平淡,很慚愧,但是呢,我必須要給你們說清楚,你們修我給你們傳授的佛法,如法地去修,你們都不能成就的話,你們永遠都不可能成就。我大膽地說一句,我給你們傳授的法,你們照《了義佛旨》去做,照《解脫大手印》去做,然後照我傳給你們的法如實地去修,保證你們成就。否則,任何一個菩薩來教你們都不得成就,就這樣告訴你了。我指的任何一個菩薩不是指的小菩薩。因為我知道,我的法是絕對無上的,絕對最好的法! 關於以上的課題,我已經講了,有人還想聽一下頗啊法,那我就總結一下頗啊法。 說到法,要弄清楚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是原則,對於一個學佛修行人所獲得的三種成果,每個學佛的人都要把它區分清楚:一是現象,二是證量,三是解脫。現象不能代表證量,證量不能代表解脫! 頗啊法廣為流傳在西藏,現開始擴散到世界各地,把很多頭腦簡單的人迷得東倒西歪,五體崇拜,信奉為頗啊法開頂就羽化升天了,就百分百到極樂世界了,其實,你們在白日做夢啊!實際上是落入了愚癡,自己在盲目崇拜都不知道,實在可憐。頗啊法的開頂只是現象,而不是證量,真正的頗啊法開頂,不是插吉祥草,而是要插孔雀毛,只是證明頭上能插一根孔雀毛了,只能是一個能插頭頂的現象而已,是不能證明有聖證量的,開頂與聖證量無關。開頂者的當事人的神識能出體、能入體,那就證明有聖證量了。在二十幾年前,那時我還在四川,經常為一些人修頗啊法開頂,都是插孔雀毛,有的弟子把開了頂的照片、錄像也放在網上,如喜饒根登等人。至於插吉祥草,是不需要修法,每個人自己都可以把堅硬的草頭削尖,輕輕插立頭頂,可惜,這是假頗啊法。我知道只修頗啊法,不如實修行、學大法,是成就不了的,因此,我把這個法停了。 頗啊法修得好的、業力輕的人,能神識出體,但是,證到了神識出體入體,不是由哪一個人說了算的,必須要考核印證,才能確認真假。首先,既然你的神識能出體了,那就要當著很多人考隔空取物,或更高的現量伏藏來進行鑑定。就算是真正的神識能出體了,在人看不到的狀況下,可用神識出體當眾把金剛丸取走,即便如此,也不能證明此人證到了解脫成就。如果神識能出體就叫解脫成就的話,那殯儀館、火葬場的死人都解脫了嗎?因為他們每個人的神識都出體了,可惜,他們的神識還是在六道輪迴中打轉。 我已經講了,修頗啊法是一種救生法,那是針對行持好、善根深的人,如果修頗啊法就能確保罪業深重的人成就的話,那釋迦牟尼佛的三藏十二部、二十多年說的般若都是折磨人的嗎?最至高無上、最偉大的就是佛陀,祂會折磨人嗎?祂會不慈悲嗎?當然是慈悲之王!那佛陀既然不折磨人,為什麼講那麼多經藏、八萬四千法門,讓大家去學、去累、去辛苦修行呢?為什麼不是只傳一個頗啊法,輕輕鬆鬆讓每一個佛弟子都帶罪往生淨土,解脫成就呢?今天我明確告訴你們,頗啊法出在西藏,我們就拿西藏的第一流大德們來看吧,你的上師能超過阿秋大法王嗎?能超過多杰仁增法王嗎?差得遠吧?一代巨聖大法王,他們還放下頗啊法,而閉關修行修法呢,如果頗啊法就確保成就的話,他們還去閉幾十年的關嗎?頗啊法就能確保成就解脫,第四世多珠欽大法王就不去傳龍欽寧體法了,就不會教人去辛苦修行了,吉美多吉法王就不弘揚覺囊派的法了,都成了頗啊派了,阿秋降陽隆多加參大法王就不會閉關四十年苦修了,佐欽法王的上師多杰仁增法王,也就不會進入關房修持,一坐三十年不出來了,他們就應該修頗啊法到極樂世界,親自在阿彌陀佛座下學法,多好啊?但他們卻相反,不選頗啊法,而去閉關,虔心修持,就是為了取得自己成就解脫,而不是一個頗啊法能代替得了成就解脫的。我既然在說頗啊法,頗啊法對我來說比小菜一碟還小,因為我太了解這個法的成就率和保障,他對一個如法修行、善根深厚的佛教徒來說,是絕對給他的救生圈,確保往生淨土,而對普通佛教徒,尤其業力深重又不如法修行者,就沒有作用了,所以我才說他的成就率和保障係數百分之一都不到,因為基本上都是普通佛教徒,善根深厚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我放棄了頗啊法為人開頂。而保障係數較高的是金剛換體禪,祂的精髓在於不是臨終神識往生,而是先讓神識出入自如,體外修法,在未解脫前首先練成佛土往來,成為輕車熟路。 話再說回來,就算真正的頗啊法開了頂的人,神識能出體了,恰恰是最危險可怕的時候來了,如果修行不好、定力不堅固、黑業深重的人,神識一旦出體,十有八九都會昏沉而飛遷到三惡道中轉世!你們認真想一想,如果一個壞人、惡業纏身的人、殺人放火搶奪的人,都能修頗啊法解脫飛遷極樂世界,佛陀的因果真理教化還存在嗎?宇宙萬有的自然因果規律還存在嗎?凡是宣揚頗啊法不分罪業輕重都能成就,其實此傳頗啊法之師,無論是某派第幾代傳承,此人就是波旬魔王在佛陀報化時發下的“魔子魔孫進入僧團破壞佛陀教法”的一員邪師,就是變了質的附佛邪教了,師與弟子,地獄有份,而絕對不可能有聖體質、聖體力、聖心質,不信的話,你們觀察他,就是一個普通體質體力的凡夫! 現在,我問你們,你們想好了才回答:到底是南無釋迦牟尼佛說要廣修六度萬行、嚴持三聚淨戒等才能成就呢?還是你的金剛上師說重罪之人修頗啊法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是釋迦佛陀說的對呢?還是你的上師說的對呢?回答我,哪一個說得對?哪一個是真?哪一個不實在?哪一條是解脫之路?你們要明白,你的上師連釋迦佛陀的一根小指頭都不如,佛陀牙縫裡面的知識都還沒有沾到!我為什麼近三十年不用頗啊法為人開頂了?頗啊法多麼誘惑人呵,如果要為了壯大自己的人氣,頗啊法多好使啊?那我為什麼要停下頗啊法,不再為人頗啊開頂,而傳大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正能獲得轉凡成聖的大行大法呢?注意,如果不明信因果,就殘害眾生了,就走偏道了。更要明白,要確保成就解脫,必須修行和修勝義大法雙結合!最好修《解脫大手印》,實行《了義佛旨》!我今天說的話,已經實踐證明了的,如因海老和尚、祿東贊法王、侯欲善、趙賢雲、林劉惠秀、趙玉勝等等人的成聖解脫,又如旺扎上尊證到了真正上超三十段的聖體質金剛大力王,從人類有史以來,世界上至今無人打破他的紀錄,旺扎上尊和另外的三個大力士,他們四個人實際到世界各地,對應並打破了歷史上世界大力士們創造的紀錄,旺扎上尊(即Nick Best,上尊英文全名為Nicholas Kanqian Wangzha Gongbo Best)被大力士界稱為大力士祖父(英文:Grandfather of Strongman),美國的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電視台也專門跟隨實地記錄報導。他的聖心質力、聖證量,我不需要在這裡給你們空說,建議你們看三個錄像帶:《千年難見的真佛法現前》、《聖考八風大陣》、《真實佛法——金剛陣》,看了以後你們就會明白,無論他是什麼教派、什麼了不起的名頭、高僧大德,無論多麼會引經據典講經說法,口若懸河,都代表不了真正的佛法、真正的聖證量。這就是活生生的佛教正法,擺在面前,而不是空洞理論的佛教佛學,任何沒有真正佛法聖證量的人,只會說空話,不敢望其項背。開初教尊正法修持所得的受用,那些空講理論、說空頭大話的人,也找不到一個能超過他的聖體質,上超22段。不要說是個人,就拿大寺廟來說也一樣,比如藏密著名的噶陀寺,從文字理論上記載,在過去成就了十萬多大圓滿化虹身的人,結果現在,在事實的面前,為什麼化虹身的一個都看不到呢?會說理論的人多的是,地球上十萬個上師都找得出來,可是,看得到他們真正的佛法嗎?因此,不經聖考,怎知真假?總之,空洞的佛學理論完全不是佛法的領域。前面提到的這幾盤錄像,我看了,有很多人參加,前國際拳擊協會吳經國總主席也參加了八風大陣。我雖然很慚愧,沒有這些本事,但是,我會教你們學習真正的佛法,如法修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會學到真正的佛法,達到解脫成就。以上提到的那些人,如堪千旺扎上尊等,他們都是我的弟子,他們都成功了。 你們實際上去了解一下就知道了,很多人都受過頗啊法開頂,結果最後沒有見到這些開頂者生死自由,所謂神識出體,也是假的,沒有一個人能將神識隔空取物,也就是說,很多頗啊法都是假的,就算是真的,不依釋迦佛陀教法修行,休想成就解脫到極樂世界。更要注意,往往號稱頗啊法開頂的那些寺廟,所開頂的人不是插的孔雀毛,而插的是堅硬如竹籤的吉祥草或香,強行插在頭上,而且每個人都流出了血,過幾天還流出了膿水,這就是沒有消毒感染了的狀況。就算是真正的頗啊法,插了吉祥草、香桿了,也只是現象階段,而不是證量階段神識出體!就算是真正插孔雀毛的開頂者,達到了神識出體的證量,也不能證明是已證到了往生淨土了生脫死,還是飛遷到三惡道去了。大家要特別注意:第一,不能把以上三條——現象、證量、解脫,混為一談。第二,千萬不可侮辱我們偉大的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十方諸佛菩薩,祂們是大慈大悲的,都希望眾生快速成佛,如果頗啊法能確保開頂、百分之百解脫成就,那祂們就只會傳頗啊法,不會說那麼多修行,釋迦佛陀也就不會說那麼多繁瑣的經了,也不會說八萬四千法門來折磨眾生了,因為祂們是真正頂聖圓滿的大菩提心、大慈悲者,傳播給眾生的是確保成就解脫之殊勝上好妙法。 其它的我不去講了,我們現在要把這些法的一切功德,迴向給一切受於災難之中的人,願他們一切吉祥,一切心想事成,早日安康,讓這個國泰民安,讓世界和平幸福! ...
閱讀更多…

佛弟子行正道正行的要旨

世界佛教教皇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為高僧大德們說法 當時,眾多高僧大德齊聚,有高僧請示世界佛教教皇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怎麼才是最好的修行學佛?唸《金剛經》怎麼樣?”南無羌佛隨之給高僧們說法: 佛弟子行正道正行的要旨 基礎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依釋迦佛陀教法行持,行法兩修,行以六度萬行為基礎,法隨因緣而各應八萬四千法門。若能行依《了義佛旨》、《解脫大手印》,則為最上殊勝緣起,行之所冠,障業盡掃。法含攝面甚廣,顯法、密法、普法、精法,更高深的為本尊法緣法,這是釋迦佛陀直接掌握的,並非密宗,其中含攝護法親臨灌頂、本尊法緣灌頂,都是當場直接與本尊、護法相交往的,灌頂傳法必顯實相,比如佛降甘露,必須是佛陀在空中親自把甘露降在受灌弟子本人的衣缽之中,而不是雨水等代替的甘露,必須是佛國的聖物甘露,不是人間的物品。故佛弟子學佛上乘的捷徑,只能依釋迦佛陀教法而修,二、三等則為祖師宗派,都絕對是有缺陷的。《金剛經》很好,是直取法性真如之諦,但要有具體的法予以實修,方可諦體一元。修行學佛法義甚廣,非簡單言語能概述之,諸位行人,當以至誠之心,感召諸佛菩薩本尊。祝你們能早日學到至聖之法,得證菩提。 ...
閱讀更多…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七)

立之于福應憶于難,取之勝者莫忘兵家常事,暴雨之下方憶其傘者必水淋其身也。 一個人處於幸福之中,事事稱心如意的時侯,不應該忘記考慮遇到困難時的處境,並同時想到出現困難時應如何去解決。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人的禍福,隨時隨地都在不斷地轉變,沒有常規可言,你現在看起來一帆風順,處處都很順意,但說不定會在某一天,由於某個環節上的微小失誤,或某一方面的細小因緣,或別人對你的誤解,就會給你帶來極大的困難,甚至陡然之間使你身陷絕境。正如兵法所云,取之勝者莫忘兵家常事,這就是說,得到勝利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勝敗及兵家常事,今天勝,也許明天就會敗。在曰常生活中也一樣,沒有下雨的時候,就要先看好天色,注意到即將來臨的暴雨,提前準備好傘,否則,等暴雨來臨時再想到拿傘就已經太晚了,那個時候,你只能全身淋濕。所以,任何事都應未雨綢繆,才能穩操勝券。 ...
閱讀更多…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禪修大法”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禪修大法” 大家坐下來。 坐好了嗎?準備好了嗎? (眾人回答:是。) 先合掌,念誦皈依一遍,發四無量心、菩提心。好了,要認真聽,我現在開始為你們說法。 今天把弟子們召集到這裡來,我主要是應一些西方白人、黑人、西語裔、亞裔人等,其中有一些是仁波且,答應你們提出的要求,你們說特別喜歡坐禪,要學禪修,所以今天來滿大家的願,我主要是給大家傳一個高級的禪修大法。其實禪修法的名字,我們在座的人都聽說過,但是,真實來說,都不知道什麼叫禪修。我可以說一句,現在大家在座的,乃至很多在外面傳禪修的上師們,包括你們今天在座、在外面教禪修的上師們都不明白、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禪修。我是不是說得太過分了?今天明確跟你們說:一點也不過分!很簡單問你們幾個問題:禪修是什麼?拿來做什麼?為什麼要禪修?禪修的目的何在?禪是什麼?你們知道嗎?你們這些教禪修的上師們,回答得了我嗎? (有人說:我們不太清楚,請佛陀說法。) 我是一個慚愧者,叫我師父就行了。你說不太清楚,其實你錯了,不是不太清楚,就是知道,也是錯誤的理解。連禪都不了解到底是什麼概念,對禪道一無所知的人,你還要禪修、還去教人,這就叫貽害眾生,壞人性慧!要負因果責任的!人生幾十年或一百多年,為什麼要犯這個罪呢? 今天我先要講這個禪,禪分四禪八定,當然,這對你們來說是知道的,經藏上有這名詞。這個四禪八定到底要拿來幹什麼?為什麼要禪?禪起的作用是什麼?你們就一知半解了。很多人都喜歡去坐禪,很多人喜歡去參禪,他到底想幹什麼?獲得一個什麼?得到什麼目的?所以,大家要首先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在佛教界參禪打坐的人比起其它法的修學者還要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有學識的,但是都在盲目追求。現在就不給大家多說了,直接說禪。禪是一種法門,佛陀所傳佛法的其中一種修法,但這一修法是獨立的,可是法味理相是涉及到任何修法的法門。 我精簡地說,禪是真諦。所謂真諦,萬古不滅之理相,三世同體平等之本源,這就是禪意。當然,還有非常多的說法解說,這裡我就不多講其它的理論了,對於一個參禪的人來說,應該要明白簡單的道理。今天我就揀簡單容易聽懂的來給你們說吧,那就是從意識上轉化的一種境界,也就是從意識分別轉化到非意識分別的境界,這個非意識的境界是一個什麼東西呢?是沒有妄念的嗎?是什麼都沒有嗎?是一個很清淨的嗎?要以這樣的理解,這就完全錯了。如果大家要把這個非意識境界徹底弄清楚的話,必須要學習我說的《藉心經說真諦》。學習《藉心經說真諦》以後,就會悟到我們在禪裡的宗教理諦,要找的是什麼?我們的目的是什麼?要找什麼東西?悟到一個什麼?又證到的是什麼?那麼,我們要找到這個東西,找得到嗎?這個東西永遠也是找不到的!只要去找,就找不到!為什麼找不到?因為找,就得用自己的意識去找,就相當於把自家的孩子背在背上,我們在外面找,我們遍地找:“哎呀,我的孩子到哪裡去了?到什麼地方去了?”永遠都找不到的,其實本來自己背起的。所以,用意識、用心故意去找,永遠也找不到。禪啦,是需要一種用功的方法,才能找得到的。禪本身、它的本體不是用功的方法,但是要有一個用功的方法才找得到禪,才能獲得、證得到禪。我們現在要好生聽,因為這個非常不容易聽明白的,不認真、思想不集中,你們是聽不懂的。這個禪修的方法呢,今天我會傳給大家。 先來了解這個禪的基本的概念,有了基本以後,才便於獲得這個禪。我們要獲得一個禪的境界,這個境界,名字叫做境界,實際上是沒有境界的。如果出現一個境界,能夠用我們的意識去分別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境界的話,就已經不是禪了。但是,必須要用境界兩個字來做比喻,否則就沒有可講的了,不用境界用什麼?總得要有一個名辭來代替嘛。那這個境界是一個什麼東西呢?它是一個能讓你不生不死的東西,這東西就是你,你就是這個東西。所謂用東西來作譬喻,這是言詮之計,否則也同樣是無話可說。正因為如此,才有“言語道斷,心行寂滅”這一說。簡單地說,參禪的目的就是為了開悟!開悟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那個不生不死的東西!所謂的東西,沒有一個東西,我講的這個所謂的這個東西,或者這個境界,實際上是沒有這個東西的。因為有了這個東西啊,就是意識分別出來的了,就成了我們的思想想出來的了,比如說啊,這是一個圓的東西,這又是一個長的,兩頭是黑的,是一支筆,這是一串珠,這是一尊佛相、一朵蓮花、一片空境,誰告訴你的?自己意識分別的,意識辨別出來的、辨認出來的,如果能意識辨認出一尊佛像、辨認出來一朵蓮花這一個東西的話,那你已經不是禪了,而是凡夫分別意念心。我還是回到一句話上,如果你們看了《藉心經說真諦》,能看懂,什麼禪都解決了,就是說,什麼禪都能獲得!當然,你可以說:我看過龍樹、提婆、陳那、月稱、弗護、無著、世親、寂天、玄奘等前輩的論著了,應該不必看《藉心經說真諦》吧?我今天只能告訴你:你看的論著還可以,因為是祖師級的開示嘛,但是,那些書代表不了《藉心經說真諦》的作用,所以,還是那麼一句話,必須學《藉心經說真諦》!真正學懂就成功了。 說到禪,禪裡面有非常多種,除了四禪八定的這個境界以外,那麼這當中另外還有參悟的一種方法,參悟的方法裡面各有不同,每一種法度程度都不同,有如來禪、祖師禪,有香燈禪、木魚禪、意盡禪、一根禪、二度禪、迴光禪、數息禪、淨水禪、法相禪、定月禪、守竅禪、拙火禪、寒冰禪、唸佛誰唸禪、無盡禪,還有大悟禪、時輪金剛的不動禪,當然,還有更多的禪法,有非常多,包括所謂的庭前柏樹子的禪啊、所謂的無聲言語道斷禪啊,多了多了,非常的多,所以我一一介紹下去,要介紹三、五年,因此今天就不講多了。那麼你們主要要曉得禪是一個什麼東西、參禪的目的是要得到什麼,得到迴光返照、得到開悟,明心見性,見到自己的不生不死的本性!聽懂了嗎?還是那麼一個理,學懂《藉心經說真諦》後,禪就是小兒科了,那時對《金剛經》、《了義經》,自然一目了然,理體合一。 我們參禪的目的,是要證悟本性、空性、法身,這個法身就是不生不死的法身。我在這裡舉個例給大家聽,有的參禪的方法真是莫名其妙,但奧妙無窮。比如過去的揚州高旻寺,它們在古時,禪修裡面成就的人非常之多,揚州高旻寺,每七天基本上就有一個悟禪的人開悟成就出來。那麼,它那個是怎麼參呢?他們參的法度,根本就不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些禪的名字,也不是那些用功方法,所以我說禪法非常之多。第一個,過去古時進高旻寺參禪要先簽協議的,那個協議很簡單,說白了就叫“打死不賠命”,把你打死不賠命的,同時,必須自願執行它的法規。一進去以後,是多種形式,比如這裡講三種形式,以三種形式來參禪。你以前學的任何法必須放下,一到那裡以後就沒有任何法了,到了高旻寺以後,一進入禪堂就沒有法可用了。它那裡面有五個闆手,有五個,稱為“五大闆手”,專門打人的,那麼跑一炷香,要跑,香是不長的,只有這樣長一根香,要小跑,就在禪堂裡面很多人圍成圈跑,在跑的時候,那個闆手有一個闆子會打響的,“啪啪”響的,他一打就響了,跑禪的人一旦聽到那個闆子響了,馬上就要停下來,一步也不能跑。當這闆子再響起時,你馬上就又開始跑。你們大家見到過禪堂闆手用的闆子嗎? (大家回答:沒有。) 好久選一個時間我給你們看看,是揚州高旻寺的,過去的東西了,曉得不?這樣一打,“啪”一響,只要他的闆子一響,你還在跑的話,拉出來就打死,不打死都要打成殘廢。所以,這個人啦,自然的精神就非常集中,隨時想到注意闆子響,他隨時就怕闆子響了他還在跑,或停下來以後,闆子響了自己沒有跑,這就會拉出去重打。明白了嗎? 坐一炷香,就是一坐起以後呢,闆手在你背後會看得到你的。坐的時候是不允許你這樣動那樣動的,絕不允許動,不準唸佛唸咒,只要看到你動一下,就要拉出來重打,朝死的打。所以,只要一坐下來、坐穩以後,只要聽到闆手的闆子一響的話,馬上就不敢動了,就那一炷香就要呆過去,一點都不敢動,精神會百倍集中,因為怕無意間自己動了,被拉出來打傷、打殘、打死。 那麼另外呢比如喝水了,要喝水。喝水要到東邊打水端到西邊才能喝,而且必須裝滿一杯,要端過去,水灑在地上要拉來重打。所以,由於這樣啊,參禪的人中間沒有意識開小差去想其它的事,沒有休息的,吃飯的時候也不能把筷子碗碰響啊,都不行的。由於這樣,他的意識就被逼來自然不敢想東西,你們明白了嗎?所以說呢,自然的,我們的意識就被統一起來以後啊,就不會去思考、不會散亂,因為任何人都怕打死,你們知道嗎?一怕打死,用死來一逼,就沒有辦法了,就必須嚴肅地對待,所以說,就很容易妄想斷掉,自己的意念就會逼斷,一旦逼斷,本性就出來了,本性一出來的時間,就破參了,所以基本上每個禪七就有破參的人出來,基本上每七天都有破初參的。那怎麼知道破了?一旦破了,要喊你做偈子,你要做一首偈子來聽,讓綱領主持和禪師來擇證你,然後再來考你,看你真正參禪悟道了嗎?明心見性沒有?明白了嗎? (大眾回答:明白。) 佛教裡面有個宗叫禪宗,禪宗的第六代祖師慧能祖師,他是頓悟門的,當時有兩個祖師,還有個祖師叫神秀,神秀呢是漸悟門的,其實這兩個祖師都成就了的,只能說見地不相同而已。神秀有所證悟以後呢就做了一首偈子,他這首偈子呢寫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就是說,我的身體就像成就的菩提樹一樣,意思是代表成就的意思,也就是代表解脫的意思,我的身體是一個解脫的境界。那為什麼叫菩提樹呢?因為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成的道,所以後來就把“證菩提”作為成就,是這樣來的。他說我的身體呢就是菩提樹,但是我的心呢從來不昏,清清楚楚,不會錯因果,一切都知道,所以“心如明鏡台”。同時,我還在隨時隨地修行,一旦發現有不好的,我就會改正,所以叫“時時勤拂拭”,拂拭就是雞毛撣子稱為拂拭,我隨時拿到來掃我的塵垢,“勿使染塵埃”,不要讓臟東西把我給玷污了,這裡指的臟東西,是指的不淨業,而不是我們看到的灰塵,意思就是說,我會非常嚴肅地改正我不好的,來符合佛陀的教誡。從神秀的這個偈子呢,一般地說,聽到,已經是菩提樹了,而且還改錯啦,當然好啊,對不對?但是,慧能就不是這個看法。因為神秀沒有參悟到禪的本體,就是說,他對禪沒有真正大徹悟,沒有脫落桶底開悟。那慧能很小,是個小孩,但是他徹底開悟了的。慧能就聽到神秀這個偈子呢,他就說:“我也要寫。”他說他也要寫一個,是他的師兄幫他寫在壁頭上的,因為他不認識字的。他是根據神秀的偈子來答覆的,他寫的是:“菩提本無樹”,就是說,菩提樹有這個名詞,但是沒有這個樹子、沒有這顆樹的。“明鏡亦非台”,雖然你什麼都知道,但是沒有這麼一個具體的東西的、沒有所知的主翁,因此沒有這個台的。因為神秀說“心如明鏡台”,慧能說“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本來什麼東西都沒得,塵埃朝哪裡染?它染什麼東西啊?沒有東西給它染的。也就是說,佛性裡面,意念都無所住的,既然意念都不能產生,而所證到的禪境,那個是什麼都不巴的,什麼塵埃不塵埃都不巴的,原因是沒有一個東西給它巴,你們千萬要小心領會,不要認為它是四大皆空了,有一個空境,這又錯了,真實理中,這個空境也是沒有的,所以塵埃無處染。 (中間一段,當時有很多西方白人等仁波且和學者,現場中是不同的人都在翻譯,佛陀師父聽到他們英語的翻譯錯亂,當下嚴肅批評他們的翻譯是錯誤的,要他們不可以不懂裝懂,亂翻譯下去,最後指名還是由波迪溫圖仁波且來翻譯。) 神秀是有一個東西,叫菩提樹,他所證到的佛法的境界是有一個東西、所要得到的東西,那麼,慧能就說:佛法裡面連意識都沒有分別了,還有什麼東西可成在呢?沒有成在的東西,有什麼可染的呢?所以,空性裡面是不能有意識分別的,有意識分別就落入凡夫意識了、就脫離空性了,脫離空性,自然就是凡夫境界,沒有意識分別,就進入聖人境界。但是,人要沒有意識分別,一般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學佛修行了。 今天我看你們翻得非常吃力,很多錯誤,我也就不想繼續講下去浪費時間了,我趕快給你們教功夫算了。好,我現在直接給你們教功夫吧,教禪坐的功夫。 我今天給大家傳的這個禪呢,為什麼這些人一坐下來就非常,不是散亂就是睡眠,不是睡眠就是昏沉,不是昏沉就是掉舉?主要是我們無始、若幹劫以來的那個業障啊,黑業、白業、無明業,就是說,好的和壞的、乃至不好不壞的這些業力把我們圍住,因此坐下來的時候就得不到妄想清淨,沒有妄想清淨這一步就更不可能斷妄想,斷不了妄想就根本不可能證到禪境,也沒有定境可言,就沒有辦法開悟。所以說呢,往往參禪的人,只知道教人參坐、禪修、自己禪修打坐,但是,參禪的人一般是不懂參禪有專門一個咒語,要先清除禪坐壇城,就說我們今天參坐了,要先把一個咒語啊,淨壇咒,要先念,把壇城清除,把那些對我們不利的邪氣啊、妖孽啊等等不好的通通趕出去,那麼這是第一個工作要做的。如果在山里面呢,還要另外加上迎請山神來護關,還要防止野獸或山精樹怪來侵害,所以有兩個法要修。但是,我們在家裡面呢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只不過還是怕的是,有的地方怕颱風,有的地方又怕地震、水火之災。 現在我們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懂得在禪坐修法時怎麼樣防止外障的這個法、要先把它預防起來的這個法。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咒語的力量,另外一個部分是屬於身體的力量。那咒語呢有三個咒語,缺一不可,如果三個咒其中一個缺了,少了一個咒,那就很難參破了,那就成了世俗的那些禪修了,這是在外面或家裡面、在城市做功課用的,不到山里面去。淨壇咒是一個咒語,所謂淨壇咒不一定叫清淨曼達拉,你記住,不是壇城的意思,就是家裡面做功課的地方或在任何一個地方、能打坐的地方。這是一個咒。第二個咒呢,就叫做專門參禪的一個淨業觀空,是禪裡面用的,就專門參坐,它先把業力清除、暫時排除開。那麼第三個咒很重要,就是心清靜咒,這個咒對於禪修者的戒體來說是很嚴的,對佛教徒同樣的嚴,凡唸誦這個咒的任何一個人,都必須是真正的菩薩行為,要嚴持戒律,五戒,實行三聚淨戒,如果重犯,這咒就沒有受用了,如果輕犯,效果也不會好,很難清靜下來,清靜不了,就進入不了禪定。這咒又名叫他心通咒,如果戒行不好,不是真修行人,一當達到他心觀照力,那還得了?那佛法界就亂掉了,因為戒行不好的人,就會害人的,乃至害眾生,甚至害佛菩薩,佛法界的領域是不準有邪人、騙子、破戒子進入的,而且傳授此他心通心清靜咒,是必須通過菩提聖水沐灑灌頂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凡學了這個咒的人,不經過合法灌頂,就隨便傳給第三者,這位傳咒的上師,無論是什麼身份,都會終生不會成就他心通道量的。這是鐵定的!!!同時,如果有了他心通道力,也不能拿去顯示,犯了此條,有可能失掉他心通道力,而真正要顯示的是如何利益眾生、斷掉我執自私,樹立菩薩大慈大悲之行,要顯的是菩薩的事業,菩提薩埵,自覺覺他。所以傳此咒之師,要自己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不要為了招搖過市,把自己害了,沒有心清靜咒,只有前面兩個咒,也是可以禪修的,只不過是效果上的差而已。這三個咒是必須要念在前面的,要先念,要把這個工作做了,才開始參坐,入於禪修。如果沒有學過這三個咒,只要參修正確,也是有受用的,但最多只能有百分之三十的受用。現在我開示傳授第一個咒,我會教給你們,現在我就要傳給你們咒,我不要講久了。 先學第一個咒啊,都把手合起來,要非常恭敬、真誠的心,把眼睛閉上來,等我做完加持以後呢,我就開始唸咒了,你們跟著我唸。好了,現在已經傳授給你們第一個咒了。 第一個是禪修淨壇咒,這個咒的作用主要是淨壇城,把壇城一切不淨的穢物,和一切習氣、障業,全部清除,這是針對所在坐禪的場地,它是不針對這個自身的,它主要是針對壇城起到的作用,所以自身的業力呢,照常是沒有清除的,因此,凡是上等的禪修法,必須要加上禪修專用的除障禪定淨業觀空咒,現在大家跟著我來唸,除障禪定淨業觀空咒,我唸一句呢,大家同樣的就跟我唸一句。這裡是要教授第二個咒,這裡不列咒語。第三個咒,也就是心清靜咒,今天不傳,因為沒有帶灌頂資糧菩提聖水,下次再灌這個頂。 好,現在兩個咒語都傳完了,那麼傳完了以後呢,現在我就要教大家禪修的方法了,禪修的道理、理論非常的多,我就不詳細去闡述它,為了節省時間,直接傳給你們吧!傳給你們這個禪修法,希望大家注意,這個禪修法,由於是高級的禪修,因此我們不能隨隨便便地拿去傳給別人啊,或者是一個破戒的弟子啊,都傳給他了,這不可以的 ! 一定要傳給清規戒律很好的佛教徒,而且真心誠意學佛,有四無量心、實行六度萬行的、嚴持戒律的、有菩提心的這些大悲菩提境界的道德品質的好人,他們來學。佛法要傳給好人,不要傳給有問題嚴重的那些不好的人,如果有問題嚴重的人,他們除非改悔了以後,當然我們也會傳給他的;也不要傳給那些什麼貪贓枉法,伸手就跟人家要錢要供養的人,那種實際上就是有問題的人了,所以大家要特別的小心啊。 我剛才說了,為了節約時間,不說廢話,直接教了。大家靜坐下來以後,我們先一步一步的入手,先由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所用功的方法的第一步開始,那麼這個第一步的開始呢,它是屬於般舟的觀修法,也就說,觀起般若之性海,叫觀般性念,那觀般性念呢,我的起法是跟社會上那些禪修人士不同的,我首先要你們大家做的是從數息開始,從止觀數息,小止觀的數息開始,但不完全同於小止觀,我們不管十二時辰中,什麼時間有什麼精怪,因為我們有三個咒,不怕他們擾亂,我們只注重胖的人呢,就數出氣,瘦的人呢,就數進氣,就是說呼吸的時間啊,朝裡面進氣的時間呢,那麼你瘦你就數進氣,這樣呢,你身體會好起來;如果你太胖了呢,不能太加補了,所以就數出氣,這樣子呢,身體就不免得太臃腫。當然,這個胖瘦並不重要,關鍵的是,教大家胖瘦怎麼數氣,怎麼數呢?從一開始數,比如說數進氣,數進的氣,一,你就輕輕唸一聲,要數出聲,出氣的時候不要數,進來的時間唸出聲“二”,就這樣子,然後數到十,馬上重新從頭開始,又從“一”開始,數到十,又再重新開始,千萬不要數“十一”、“十二”,這很重要,數來你都意不散亂可以有半個小時左右了,或者乃至於好的一個小時,都沒有錯亂過了,這個時候呢,你又要開始,把聲音停下來,用心中默唸來數,默唸也是一樣的數法,只是說聲音不要唸出來,也是進氣的時候“一“,或者是出氣的時間“一”,那第二下出氣的時間“二”,就這樣子來回反覆的數到十,就重疊回去,來來回回,不可數錯數字超過十。 這一步過了以後,就開始進入般舟水了,那般舟水呢就是修水光觀法,打一杯水,把這個水打起來以後,就放在你三呎遠左右的地方,藉著室內的燈光,或在天上的月光,那個水裡面就有個光,你就要把那個光看住,緊緊的盯住它,這時也不要數息了,意念全集中在那個光上,一動不動,一動不動,就是說光光光光,盯住這個光,一動不動,不要分析光的大、小,也不要分析光的變化,強弱都不管它,堅持得愈長愈好,如果這個光都能堅持得到半個小時以上,意念沒有離開光,你的意念不分亂,或者是堅持二十分鐘以上,你的意念沒有跑過的話,這個時候,你就要改成觀想自己的進氣或出氣,在鼻子洞口處或在嘴唇某個部位,出氣時會感覺到某一塊部位有明顯感,注意這明顯肉塊的部位的感覺,出氣入氣要非常清楚感覺。但是意念決不可以隨出入的氣走動。只能全力集中在那一小塊感覺肉上,如果意念一旦隨氣走動,就已經失定了,所以千萬注意,意念不能隨氣走動,只能意那塊有感覺的肉,出氣入氣都要清清楚楚感覺到那一塊肉的明顯,隨著禪定力的減弱或增強,感覺也會有減弱或增強,乃至有時幾乎感覺不到,但是不必擔心,意念集中會好轉起來,定力增強時,禪境幻相也就出現了,如光點、光圈、影像等,均不可執著、分心,千萬記住,如果此時意念如野馬分散,或睡眠蓋現前,你就要停下來。你就必須轉入動態觀波念,馬上把這個光杯端起來,拿在自己的手上,盤上腿,如果盤不上的,就坐在凳子上,用手端著它,放在自己的臍輪下方,就是肚臍眼的位置下方,然後手就依靠在腿上固定,這個時候呢,因為人的身體的微動性,所端的杯子,它一定會動的,隨著光會動,這個水波會動。杯子一定要裝滿,用銅杯,不要太大,因為太大太重了。那麼這個時候就盯住這個杯子裡頭這個光,這個時候如果杯子一動的話,這光就變成花光了,變成花光就不好了,就說明你的心沒有靜下來的,所以說你要爭取讓這個水不要動,一動不動,一動不動,一動不動,絕對要保住它不動,如如不動,於這個不動之中,你能坐下半個小時,或者是一個小時,乃至幾個小時,那你的禪修功夫就快要成熟了。要明白,波動即光動,光動即波動,知波光動即心動。如果此時能做到“波光千般浪去來,心念如如原不動”,這一定就開悟了。 如果在坐不下去的情況下,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最容易發生的是疲倦,人一疲倦就想睡覺,所以波光就容易散亂的,或者是意念跑到一邊,連水都打倒在身上才發現,這時候就說明你沒有在定中,至少基本的定是沒有的,當然我並不是指的三昧耶的如來定,這是指如如不動的一種定而已,那麼鑒於這種情況,我們此時假使眼睛澀了,我們的頭腦已經開始昏沉、快要進入睡覺,如果是實在撐不住了,那麼這個時候啊,我們馬上要停下來,把杯子放在正前方,然後用自己的雙手啊,就要扯自己的耳朵,把自己的耳朵吊著一扯一扯的,然後用手心搓熱,在臉上呢,就開始搓自己臉,搓自己的臉呢,那麼這個臉呢,它就會發燙,輕輕搓、輕輕揉,輕輕搓、輕輕揉,這個時候啊,揉了以後,睡眠蓋就跑掉了,那再打坐。打坐一時,蓋障又會來的,發現不行的話,此時此刻,我們馬上要換法了,換什麼呢?我們馬上就要換成下坐來打一桶水,唸用水咒七遍後,洗個冷水臉,把臉和脖子及脖子下方擦一擦,這個時候呢,我們的精神又好了,當下就可以馬上重新禪坐,因為人啊眼睛也就不澀了,頭腦此時清醒了,那麼此時此刻呢,我們就繼續坐,坐下用功。時間一長往往又坐不下去了,實在都沒有辦法再坐了,那麼咋個辦呢?這個時候啊,就必須停下來了,該停下來了,停下來以後,怎麼辦?停下來以後呢,就要睡覺,睡到醒了、有精神了,我們再坐。如果再堅持禪坐,自己卻撐不住了,你還堅持,就會發生禪病。這個時候的禪病啊是非常嚴重的,為什麼說禪病很嚴重呢?原因是,一當你養成禪病的習慣,你的這個眼睛澀了還要繼續用功,你眼睛澀了,你硬是去撐,那它還是要睡覺,由於一睡覺,你就養成不好的習慣了,所以說呢,此時此刻就會發生問題了,以後就不容易糾正過來了,有可能上座你就想睡,或另外三大障出現,所以一當出障嚴重時,馬上就開始扯耳,馬上開始揉臉,如果揉臉跟扯耳都不行的話,你這個時候馬上就要下來,打冷水來持咒洗臉,冷水臉洗後坐一下,又不行的話,那麼此時此刻,你馬上不可再禪坐了,下坐當下進入睡覺,睡醒了以後,又再起來用功,所以說呢,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大家千萬要小心,要記住在禪修的時候,如果實在睡眠蓋來了、散亂來了,或者是妄想來了、掉舉來了,都要對治的,尤其是睡眠蓋是非常厲害的障業,它來的時候,你會不知道的,它讓你睡著了,等你醒的時候,早都把時間拖過去了,所以很難對治。記住,在禪修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好的境界——禪相,產生禪相,出現光啊、光點啊,甚至於出現異象啦,護法、魔妖等等,或者是有異香撲鼻啦,或者聽到外界的聲音啦,要千萬記住一句話,這些現象都是幻覺,凡所有像皆是虛妄,千萬不可以執著它,不可以執著,它才會昇化,才會進步,才會進一步的進入清淨法身,那麼這是深入禪境的道理。進入禪境真正的做到應無所住境界的時候,你的佛性自然現前,能於佛性當中,處於如如不動,則生死自了,就能了脫生死,如果能於佛性當中,自然會開膚智慧,能得很多種聖境,一切聖境都會證到,都在裡面。 當然這個是屬於禪修裡頭比較高的一種修持,真禪修裡的大法,但是真正高級的在哪裡?就在於有咒語的加持和觀想的法度,有這個特殊的作用。等到這一步已經修好以後,就根據你的善根,也許會為你作《解脫大手印》境行灌頂了,那就是相當至高無上的法了,是保證解脫的無上大法。但是,修學《解脫大手印》,必須的,是要學好、盡量去實行發在網上的兩大心髓:《暇滿殊勝海心髓》、《最勝菩提空行海心髓》,必須有了這兩大心髓為根本,修學《解脫大手印》的法才能當下受境行灌頂,當下入境,獲大成就,而且法界同體,都在這裡面,奧妙無窮。 那麼今天呢,就初步跟大家傳授這個禪修,說到這裡了,至於咒語的部份,我已經傳給你們了,但是在這書本中是不會寫成文字的,寫成文字是不可以的,那是不合法度的,那個一定要經過傳的,否則就慢法了。而且最合法度的傳授,還要經過不同級別的灌頂,所以說這個文字上不能亂寫咒語的啊,因此這個文字上我們不會記載有關禪的咒語,只教授這個高級的禪修法,今天就暫時講到這裡。以後等到把前面修好了,根據各自的受用成就,再來看各自的虔誠,應該深入學習哪一門法,再來修擇決定法緣了。記住一點,重要的,無論修什麼禪修法,都離不開修行,所以你們必須要上網去學懂我說的《什麼叫修行》,而且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這樣,你的禪修才會真正成功。好,就這樣。祝福大家早日深入禪定,早日福慧圓滿,早證菩提。 ...
閱讀更多…

極聖解脫大手印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第十四號公告_橫排版_文字方式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第十四號公告_豎排版_文字方式 ...
閱讀更多…

第三世多杰羌佛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

第三世多杰羌佛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 ...
閱讀更多…

僧俗辯語

論文正誤 一提起我的論文,有些人就會產生許多說法。有說是天書,需要破析,有說是談禪理,處處潛伏禪機,還有的說是儒道莊老哲學,不見現代科學。這些說法都是笑話,論文就是論文,哪裡是什麼天書?我的論文主要是集多元化哲學科學為一體,內容頗為深廣,為了言簡意捷,靈活透關地表達意思,就只有採取半白文言的表達形式和手法。至於認為論文為禪機佛語,儒道莊老之後繼,那是人們錯誤領悟了文中的一些詞語典故的原因。實際上,佛教雖為外來的宗教文化,卻對我國傳統文化,以及人們日常生活,包括文人遣詞造句、百姓日常用語,影響是頗為深廣的。例如:無事不登三寶殿、孽障、叫喚、功法、巧用、安樂、百味、打包、奴婢、宏願、有無、先輩、自覺、覺悟、決定、吉祥、解脫、讀誦、歡喜等等,不計其數。僅以“名”組成的詞,如名望、名義、名利等就不下五百個,以“一”字組成的詞,包括一身、一日、一層、一面、一剎那、一枝花等就不下一千個。我可以說,凡是寫文章的人,隨時都要用上以上的佛家詞語,何況以上詞語為佛家詞語萬分不及其一。人們對平常用佛語佛詞已習慣成自然,以為是祖宗傳授,不知道都來源於佛家用語和佛家籍典。至於對那些不常用的佛語詞而又為漢文化所早已吸收施用的,有人就統統認為是在講佛法和儒道之論述。如果按照這種平見的觀點去看問題,那麼,不是哪一本書都在談佛教和儒道嗎?這是一種嚴重的偏見和錯誤,主要是知識平庸所造成的。凡是做學問的人都知道:“要得才橫奪天工,必將諸識尋根窮。”因這緣故,我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歷來對各個領域的知識我都喜歡學習,並竭盡全力去探討,去問一問為什麼,包括現代哲學思想知識 ​​,儒釋道當然也不例外。 要說談佛家禪理的論文,我曾作了幾篇,也可以向大家介紹其中一篇《僧俗辯語》。這篇文章的起因當歸我的一位好友辛寂老法師。辛寂大和尚八歲出家,二十二歲破初參時,做寶光禪堂綱領主持,禪定頗深,曾在寺內打餓七禪定,圓滿殊勝。至今,寺內比丘一提辛寂大師,都異口同聲讚揚:“和尚打禪七、七日七夜不食不動,泰然如常。”辛寂大師一生主修華嚴宗,對天台止觀和顯密均具深研功底,猶為明見般若實相,故而德高望重,後任寶光寺方丈,如今已供奉於祖師堂。一天,大和尚和我在寶光寺晤面,對我說:“我見了你幾篇論文,其理法甚妙。可否另作論及空性之道新篇而為教益?”我答: “可以。”於是三日之後造《僧俗辯語》一文交與求教,但和尚閱後不以為然,置之一旁。時至六年後初冬的一個黃昏,在寶光寺大雄寶殿左側,辛寂法師突然遇見我,說:“我現在實在頗為慚愧,特地向你懺悔。”我聞聽此言一時驚惶不知所措,只好怔怔地盯住他。辛寂法師又真誠地說:“世尊在世之日,有大居士維摩助佛教化弟子,我雖不才可以效法,今天特地請你助我教化比丘之力。想我佛門世尊是何等威德,大雄寶殿乃千年莊嚴聖境氣象,人人敬仰,現今輪到我來管理寺廟,沒承想做功課時竟然發生鬧殿事件,這真是千年沒有的業力。這不怪其他,只說明我辛寂無德無能,沒有管理好寺廟,也沒有給眾比丘帶好頭,這實在無堪主持,教人慚愧且無地自容。今晨我於惶急之中,重新尋出《僧俗辯語》細研,我明白了以前的愚癡。幾年前,我初識此文,認為你連經書中的'如是我聞'也沒有搞清楚,而寫成了'如是我明',加之我悟性不徹,因此不予重視。今日一急之下重讀,方頓悟妙理,如是我明原是你自己明白之意,俗見空居士代表俗諦,僧諦和尚以表真諦,真俗之諦都定在心中,所以般若照見萬法惟心,三點魚鉤洞為打字謎而造的詞語──畫上一個魚鉤形,再加三點,不正好成為一心字嗎?所謂菩提台者是立於真諦角度對'六大緣起'、'萬法惟心'於俗諦的照觀。此文真是字字珠璣,深藏莫測之妙論,尤其是內中禪理、般若正見,現為大殿事故,成熟我開悟之緣起,始得識真諦,實為羞地而慚。”聽了這番肺腑之言,以及明了他那無私無染的法性聖境,把我照耀得何等勝喜,使我不禁向他行了合掌禮。可惜,不久這位大德歸西圓寂。記得他圓寂前三天我去拜望他,他從病床上支起軀體,說:“我要謝謝大師的《僧俗辯語》。還有你在寺院內做的事,以及對我的幫助,眾生會感謝你的。這些有相布施的言語本不該說,怎奈大後天(二月十九日)觀音生辰,我已決意離開此地了,所以不得不煩絮數語。”當時聞聽這番言語,我還以為他要到外地去遊方,於是問:“師傅幾時歸來呢?”他慨然而笑:“我會回來的啊!”但我見他身負重病,認為他是不可能外出的,便沒有放在心裡。誰知三日一到,聽說寶光寺大開齋宴,一打聽才知辛寂法師圓寂。他早本於觀音生辰那天焚香沐浴,披衣搭具,盤腿坐化歸西。七日後,又聽法師弟子護義師言及法師火化的殊勝情況,並拾得十多顆三色舍利。  以上是涉及《僧俗辯語》一文產生的有關究裡,為了正誤其它論文並非談禪機佛理,儒老莊學之論,還於它文論及宇宙人生及現代科學哲學思想之本來面目,僅以此篇《僧俗辯語》為例外,故寫了上述文字以補記。 僧俗辯語 如是我明,僧諦和尚居三點魚鉤洞,坐菩提台上與眾證法。一日,從本原心基來一女居士,求其印證圓覺。居士名俗見空,對僧合掌問曰:“吾聞和尚證得如來大定,有長生不老之術,求和尚慈悲開示。” 僧曰:“吾所能告汝者,乃如來大樂了生脫死之法,非長生不老之術也。汝從何來,前者曾習何法?” 俗曰:“從本原心基而來,曾學三十七家外道,亦曾學佛參禪,已得無上定力,特求和尚印證,是否如來大定?” 僧曰:“汝之大定是何覺受?” 俗曰:“吾初入定時,彈指已是一夜,開眼後方知一夜已過,當時境界,心中並無半點妄念,亦無任何知覺。” 僧曰:“無知無覺,豈不如木石一般?如來大定乃大樂無邊之法,汝有何樂?此境乃昏沉之母入輪迴之根,非如來大定也。” 俗曰:“其後吾明心見性,始知此定落在昏沉之中,後入之定方為正定。吾住於智慧之中,了知如來大定,亦不過如此。” 僧曰:“何為明心見性?” 俗曰:“性者本性也,明者明白也,本性即是如來之法身,此法身乃不生不滅之體。明心見性,就是前念已去,後念未生,不住其間,明悟此一剎那之感,此感便是如來體性,知覺如來體性,便是明心見性也。 ” 僧點一點頭又曰:“汝之大定是何覺受?” 俗曰:“吾之大定,不住色相,亦不住於聲香味觸法,而長定於如來體性之中。其覺受相,無昏沉,無妄念,有禪樂之感。定中所顯一切諸色相,由它自來,由它自去,不被它牽引,長住如來體性之中,出定入定分明,提得起放得下,有時還發出無量神通,但吾也不住於神通之中,由它自顯自滅,不作聖境關,只照住於明而無念之體性上。和尚之定,可能也是如此。” 僧曰:“不也。吾之大定與汝不同,但汝之定也是正定,此定乃諸有眾生成佛之道而必經之路,但非如來大定耳。此定名為'明空知覺定',是禪家初參後之定境,由此定而養,可得如來大定,如來大定而養方證無上菩提。汝之定有樂明無念之感覺,此感覺即是我見,而如來之定並無我見。” 俗曰:“無我覺受豈不又成了木石一般,法師所言如來大定乃極樂無邊之定,木石無知有何樂可取?無所聞知,豈不又是昏沉之母,入輪迴之根了?如來大法若是如此,有何可貴,莫如凡夫所求榮華富貴,每日妻恩子愛,吃喝玩樂,逍遙一輩子還快活些。” 僧兩目悲淚長流,對天歎曰:“吾師如來為一大事因緣而示現於世,吾亦為渡眾生而修行,然眾生累生累劫造下無邊業障,障其如來正道,吾實悲心難忍。彼等不入昏沉,便入我見,若不入昏沉我見又落入邊見之中,好不容易破了初參,又造成口業,自以為此即是如來大定,狂禪性發不好好用功,以此為究竟,障其解脫之路,以致狂魔入體,將來其魔去後,弟子與師皆陷亡難,實為可憐。”和尚道完復對俗曰:“汝見差矣。汝於此知覺定中久而久之破了重關,便知此定並非如木石一般,勝過知覺千百萬億倍,無邊自由,知覺定有出有入,有樂明無念之感受。如來定則並無出入,不定也定,定也非定,是名為定,實無所定,無一時不在定中,行住坐臥作諸事理皆在定中。” 俗曰:“行住坐臥作諸事理皆在定中,走路豈不錯了道?如果出定走,豈不又與凡夫無異?” 僧曰:“汝見俗矣,不悟重關焉知此境。凡夫走路心在路,所做諸事心住事中,心隨諸事妄念所轉引。吾心不隨妄念所轉引,雖走此路,不著此路,作諸事理,心不住境,不存分別,見諸眾生,不見是非長短,男女諸相,人天禍福,豈不聞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歸言一句,心不著相無我無人,任汝作諸事理,皆是如來大樂之法相。吾之所說是名說法,雖名說法,實無所說,汝當自證,方知真實之義也。”和尚言已,取念珠一串對俗曰:“此是何物,共是幾顆?” 俗曰:“此乃念佛之珠,共一百零八顆。”於是和尚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兩眼瞪俗而不言語,俗不解其意問曰:“此是何意?” 僧曰:“方才觀音菩薩在此地獄渡餓鬼,地藏菩薩在此天上渡仙人。” 俗曰:“法師差矣,地藏菩薩在地獄渡餓鬼,為何反說觀音菩薩在地獄渡餓鬼?” 僧曰:“汝未悟大道,一無所解,當努力修持,不可向外馳求落為狂禪。若不如此,不但虛度此生,且有墮落之災。” 俗曰:“吾聞法師所言甚深微妙,廣大無邊,如來大樂之法實為高深難解,我當如何修之?” 僧曰:“若想入此如來大定,別無它路,其一以菩薩行為而照己德;其二努力精進而習定。” 俗曰:“菩薩行為與凡夫行為如何分別,望和尚慈悲開示。” 僧曰:“我今說此,汝當諦聽,諸有眾生,大略可分為上中下三品。下品人每日但思足一己之欲,貪得無厭,窮奢極欲,永無厭足之日,所羨者榮華富貴,稱王圖霸,以害人為樂,從不見自己之過失。見別人之苦難,反覺稱心快意,想盡千方百計劫奪他人所有為己有,見自己所有過失,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此等將來必墮無間地獄,受無量諸苦;中品人亦以足一己之私為務,以榮華富貴為高,驕傲自大,唯我獨尊,有利可圖,即盡力從之,每時每刻,只說別人過失,雖知自己之過失而護短,不肯說也不肯改,此等人並不專門以害人為樂,然利益相爭之際決不讓人,此等人將來也難免地獄之難;上品人重於善德,不圖世間榮利,但圖諸福,見他人有苦難,則全力相助,利益相爭之際,每每讓人,見別人之過失,心雖知而口不言其是非長短,見自己之過失立即改正,處處廣施陰德,以善為事,此等人後為天人,但仍是凡夫。” 俗曰:“如此善功,仍是凡夫,豈不怪哉!” 僧曰:“此等人雖積功累善,乃有漏之因也,有數之善果,其果受完,仍然下墮,故仍為凡夫。菩薩行為大與凡夫不同,心中不存善惡分別,每時每刻自查己過,分毫過失,立改之,從不見別人過錯,也不見自己好果,處處望眾生早脫輪迴,一切善惡境來,普行恭敬,依此而行,行者性之用,性者行之體,體用本來不二,是故行者性也,性者行也。此理非二乘羅漢所能解,汝當依此而作。吾亦凡夫,未證此法。此法乃大寶上師功德所示。” 和尚言至此合掌贊曰:“頂禮大寶上師前,吾師妙法普行緣,功德巍巍照眾生,為渡六道超俗凡。” 俗聽完贊偈問曰:“和尚既言一切平等,無有分別,為何又分菩薩行與凡夫行,此非分別乎?又言無我無人,然則今朝此身從何而來,和尚此言豈非荒謬?吾實不解,唯願和尚以理服我。” 僧曰:“我今告汝,汝當諦聽。汝今朝之身乃過去善惡妄念二因合成,非汝法身也。汝之法身,即如來之體,本來空寂,今朝此身皆過去作善作惡所種之因結聚之果所現之身。故此身名為業果報身,一切善惡諸業皆以此身而受報。善惡業之輕重不同,報應於六道輪迴之種類亦不同,故有富貴貧賤之不同。作善者,受輕業;作惡者,受重業。輕業距佛果近,重業距佛果遠,作善事之上品人報應結果升天堂成仙人,天堂一切乃善果享受。作惡事之下品人,報應結果入地獄成餓鬼,地獄一切乃惡果享受。作善之人種善因故結善果,作惡之人種惡因故結惡果。此二因皆起於善惡,二種妄念。菩薩觀今朝之身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電,長住如來體性,不隨善惡二因所轉,故不結二果,脫離輪迴。菩薩慈悲眾生,無災、無難、無有業障,發普渡眾生之心,成就方能普渡,故結成就之果,菩薩不斷慈悲普渡心,為渡眾生故。” 俗曰:“二因合聚之果,眾生觀之為何實在非夢幻也?” 僧曰:“眾生迷其本性,昏沉於二因之中,故覺實在,如人在夢中所覺,一切皆實在,睡醒方知是夢也。眾生若住於如來體性之中,頓然知覺此身如夢,縱上刀山,入油鍋也無痛苦,無一處不是如來報身境地也,至此境地便一切平等。但未悟得此理之前,先得作一善士之君,為人人敬愛尊而稱德,以此築基而為人正,方可依佛之教,修其生圓次第之出離心、四無量心、十善、三聚戒、六度,乃至信、願、行、戒、定、慧之深習行持,而後正行,方可如法圓滿。否則皆為空中樓閣也。故望行者步步腳印,了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因果不昧律,輪迴何所縛。”於是和尚合掌贊曰:“諸佛上師之功德,普行迴向諸法界,現身福慧速圓滿,同證如來大樂界。” 俗聞已,對僧合掌曰:“和尚所演無上如來大樂之法,吾當傳於後世。”言訖頂禮七百而去。 ...
閱讀更多…

什麼叫修行

什麼叫修行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傳的修行法 什麼叫修行? 今天你這個仁波且為大眾請法「什麼叫修行?」這是非常基礎的第一課,但也是許多修行人乃至長年修行者沒有學懂而迷離顛倒的大事。人身難得,暇滿人身寶更難得,故而今天我當為大家講「什麼叫修行」之法。 學佛的實質,要落實在修行上,因此我們首先必須明白什麼叫修行。修行,即是修善惡二所緣業之增益與離避。也就是增益善緣,種善因,結善果;離避惡所緣,離惡因,避惡果。但修行二字頗為廣義,首先認識到底修什麼行?因此要有所依對緣。無所依緣,則易成外道之修行。比如,魔教修行,就修成魔行。佛教修行,就修成佛行。所以必須要有所依緣,有所楷模應照而依止。又如,只知去惡揚善,克己利人,這是其他宗教都會做的事,這也就是不明宗旨無所依的修行,不屬於正宗佛教行持。因此我們的修行,所依緣之對象則是佛陀。 依照佛陀的完美覺位作為我們所修之相應楷模,以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學佛陀的一切,使一切不淨惑業緣起惡行 遠離不得沾邊,只令其時時離避遠惡,不使其有所近沾三業增加惡因。而一切緣起善業都要行持,哪怕就是一善念,只能增益,不可損減。日日增加善緣、善因、善業,簡言之即是時時離惡積善。為什麼說惡所緣業只能用遠離,不可說是滅除呢?因為佛諦中,因果不昧。因果是滅除不了的,說滅除是斷見,故所以只能善業築壁,猶如築一道擋土墻,起到隔開的作用。由是學佛,修佛之行,最終成佛方可徹底解脫輪迴的因果縛業,此時因果照樣存在,但對佛無沾。正如佛陀見到地獄刀山火海,地獄刀山火海依然存在,應報眾生痛苦不堪,當佛陀為代眾生受苦而自身頓然躍入時,此刀山火海當下化為蓮池甘露,成為殊勝的境象,一切惡所緣境在佛陀 身上轉為善業的顯現,不但無苦,反顯大樂。 修行就是出離輪迴,解脫諸苦而成聖,直至成佛。要出離輪迴,因此就要建立出離心、堅信心、不動願心、精進心、大乘菩提心。而所有一切心的依止境,皆建立 在正見上,如沒有正見,一切心均會顛倒、混亂。換言之,沒有正見是修而無有受用的。比如要先修菩提心,是無法修起來的,會成為空幻菩提,虛妄之心。因為菩 提心首先建立在出離心上,也就是一個人要有真正解脫成就出離輪迴諸苦的心,他要深知輪迴苦不堪言,不但自苦,而且六道眾生如父如母均在無常苦痛中,知苦、欲脫於苦,他才會真修行,才會發出自利利他之菩薩行,菩提心方可誕生。但是如果首先從出離心開始修,又是錯誤的,是不合次第之修,會修成空言出離,妄惑自迷心,這樣也是很難修起,建立不了出離心實相的。 所以要有真正的出離心,必須要第一步首先了明無常境,第二步要有堅信心,堅信輪迴無常的苦,有了堅信心才會恐懼無常苦,才會修成無常心,有了無常心,出離心就會日益增進,自然出離心就會生起實相。如果眾生不了解萬法皆無常、輪迴無常的痛苦,就建立不起一顆堅 定的心去出離輪迴的念頭,沒有出離輪迴的想法,根本就不會去修行,不想學佛,不學佛的人,本來不想出離,怎麼還會有出離心呢?所以不能先修出離心。因此, 第一步,沒有無常心,就無法步入佛門。就是皈依了佛門,也無法深入正確修行。 要知道什麼是修行,就要明白學佛修行的八基正見。 第一基是無常心,第二基是堅信心,第三基是出離心,第四基是實願心,第五基是精進心,第六基是戒律,第七基是禪定,第八基是菩提心。認此八法為基而修行 正見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這八基正見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可錯亂的次第。凡是無常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修行的因;凡是堅信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不變的因;凡是出離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解脫的因;凡是實願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行動的因;凡是精進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進取的因;凡是戒律所攝化受用的,就是正法的因;凡是禪定所攝化受用的,就是智慧的因;凡是菩提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菩薩的因。八基是修行解脫成就的根本,如果根不正,就會本則亂。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亂的,因此修行的八基必須依於正見作為宗標,也就是以正知正見來引導八基的次第和正確發展修行,這就叫做修行。在修行中要時時落實菩提心的修持,因為 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佛陀說法,菩提心的真實之義是必然成道之因。凡行菩提道者,終結菩提之果。菩提心是廣義全攝一切大乘法之大悲渡生覺成菩薩地因。但由於眾生福報使然,佛法經代代相傳,遺漏法義。尤為至今末法時期,三界業海波濤洶湧,眾生如盲龜更難以項穿蕩動海流之木軛如牛鼻之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難中之難。因此菩提縮水,所以由廣義逐漸縮成了狹義之菩提心法。菩提心分兩種,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粗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於願、行二菩提心之修持,又分情器四大和自身六大以及呼吸、耳根、眼根等內外壇城和儀軌誦文諸多修法。無論世俗還是勝義菩提心,而歸於七支菩提份才是最上妙完美的菩提心。本來菩提心是三界六道眾生個個有權修施的,但今大都眾生法緣不俱,故已執持化整為零縮水之菩提心修法。因此往往誤會成覺悟之心方可修之,或曰以菩提心為實相成就之境。 當然,這也是存在的一部分,但卻遺漏了非覺悟之心的眾生而修菩提心之法。更重要的是,菩提心並非覺悟和非覺悟的心,而是學佛的三界六道眾生及法界諸聖生發的大悲願力,是以大悲心所實施的利益眾生成佛菩薩的實際行為,是覺悟和非覺悟,聖凡兩界的勝義愛心。對覺悟者而言,即是以自覺之證德證境正行正法弘法教化眾生,覺悟有情成佛道。對未覺悟者而言,即是以大悲之心發願眾生與我等皆共成就得解脫,幫助他人走入如來正法之道,願其成菩薩成佛。菩提心之法,對他而言是利他成就之德,由於利他之故而自獲德量,故對自己而言即成增益菩薩之因。菩提心之業相,是大悲體現之三業之實際行持。凡真修行者,無論凡聖,均有權發菩提 心,也應該發菩提心。因為它不是聖人獨有的覺悟之心,而是大悲之行為,願自他覺悟的因種。菩提心之所攝並不只含十善、四無量、六波羅密、四攝,而菩提心所 緣三藏密典及一切口耳心傳諸法,建立合法利眾渡生的大悲行舉。故知菩提心是廣義所緣諦相,對佛陀而言是三身四智,當體無上正覺菩提心;對菩薩而言是大悲弘 法利生渡有情;對證悟者而言,是離絕諸相戲論,當體本來面目,即空妙有之諸法實相;對凡夫而言,是慈悲助益他人願其學佛解脫。 發菩提心,首先必須要有無常觀,對自我與眾生輪迴之無常流轉痛苦,生起覺觀無常境心,即發出離願,由是則建立出離心,我出離,眾生六道父母也出離,輪迴苦海難熬痛不欲生,為是願觀而生強烈恐懼所逼,時時欲求當下解脫,但明了其菩薩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脫死,於是自我願作因地菩薩,欲求快速自覺覺他,則自然生大悲之心,由此菩提籽發。菩提心所發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故佛義云:「大悲之水澆灌菩提籽發,則樹茂果豐耶。」是此,菩提心自然建立。菩提心是成大乘菩薩之因,由菩提心之果,可得清純正見,依此正見,當深入空性真如,空性之修,於此則化世俗菩提心為三輪體空,即轉萬有為勝義菩提心也,有了菩提心,即修菩提行,成菩薩地。 修菩提心必須付諸於實踐,而不只是背誦行文儀軌、以空洞的發心和觀想叫做修菩提心。修菩提心,重在實施於深思我的身體無常,剎那變異,邁向衰老死亡。以十年觀察,四十年觀察,七十年觀察,於中對比相貌、皮膚老度變異,快捷進入生老病死,長恆輾轉受苦於輪迴,又觀由一少小兒時天真之歡,乳氣活鮮,然何今無童相,臉老皮老,力氣衰竭,時時多病,少小已無,無常將斃我命,親人老友,悉皆分段而死,猶如一夢,快將做完,心生大懼,則決心堅定,依戒而行,依法而修,入菩提心修雙運七支菩提心法:大悲我母菩提心和菩薩應照菩提心。於大悲我母菩提心修法中發大悲之心,修知母、念恩、報恩、慈愛、慈悲、捨貪、斷執。 知母:了徹三界六道眾生無始以來於輪迴轉折中皆我父母。 念恩:應深深憶持一切無始過去、現在於輪迴之父母,皆曾生育養育體愛於我,為我而勞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 報恩:知父母為我而奉獻一切,現在他們於六道輪迴中轉折流離,受苦無盡,我此發心,施之於行,自覺覺他,渡脫父母,以為報恩。 慈愛:每時每刻,從於三業之行所生發,慈愛一切眾生、父母,長壽無病富貴吉祥,終生喜樂。 慈悲:於三時中,願請諸佛菩薩加持一切父母脫離諸苦,得遇佛法修持,脫離輪迴解脫諸苦。 捨貪:所做一切利益眾生父母之事,無掛於心,養成三業無著善行,故成天然自行,本質為善,並非刻意所為行善,做了即忘了。 斷執:於行持中,所修諸善,利益父母,一切法義應無所住,斷掉我執,空明覺相輕安,於修法中不執於法,不除妄念,不求於真,不來不去,樂明無念,平如靜水,當體即空。 實施菩提心的助緣,必須建立在正見觀照下,對眾生所行事業於善因中施與的而非他造不淨業的緣起所需增長施與的,故知凡善因緣起有利眾生者,必須實施七支 菩薩應照菩提心法,對善緣起當施與他助益善業,助益善因,對惡緣起當施與他損減惡業,遠離惡因。菩薩應照菩提心法七支為:一支,自他平等菩提心;二支,自他交換菩提心;三支,自他輕重菩提心;四支,功德回向菩提心;五支,無畏護法菩提心;六支,強導正修菩提心;七支,捨我助他菩提心。 自他平等菩提心:兩相利益對逢時,斷除瞋恨之貪瞋、漫謗之心,不可利己為重,應自他平等對待。 自他交換菩提心:一切眾生的痛苦,願我一人來承擔,我的一切快樂吉祥都給予他,讓他離苦得樂。 自他輕重菩提心:我與眾生均苦時,應先願他人解脫苦,我與眾生均樂時,應先願他人多我樂。 功德回向菩提心:我於一切所修行,一切功德成就等,全部回向諸有情,願眾離苦得解脫。 無畏護法菩提心:一切妖孽惡魔施以破壞佛法,導致破戒殘害眾生讓其痛苦時,我將持以正見,不懼魔之惡力而挺身保護佛法,維護眾生慧命。 強導正修菩提心:他由於無始業力纏身,愚癡不明,造諸惡業,而到了善勸不得悔改時,由此,我將施以強有力的善化法門引導他,入其正法善行之路。 捨我助他菩提心:他之成就將勝於我,渡生緣起勝於我,但於利益眾生中,能捨我助他更能利益大眾,此時,毫不考慮,當捨我助他,助成眾善大業。 修行中的菩提心,是成就之本源,非常重要。此舉一位仁波且和一位法師的事例。仁波且修了三十多年行,受過上千個密法灌頂,以寧瑪大圓滿法為主修,佛法經律論也講得很好,但是就是沒有實際功夫。另一位大法師出家二十餘年,戒律嚴謹,經律論通達,兼修西密密乘重要大法,是一著名寺廟的住持,也是講經說法之名師,但也沒有實際證量展顯。我告知他們:無論你等修什麼密乘大法,都是浮土築高樓,建立不了大廈的,就算一時修起,當下即會垮塌。 我讓他們放下一切修行所知障礙,專修「什麼叫修行」,修了大概八個月,我再讓他們合修大圓滿等法義,結果奇蹟發生了,仁波且在測試中,以金剛拳五雷正法掌的功夫,顯示了巨大威力,實際證量出現了,但法師卻沒有展現出力量。法師又繼續加修我開示的這一堂修行的法,在我細心的教化下,他終於明了真修實修的重要性必須實際於三業上下功夫,一點折扣也不能打,他又多加了三個月的修持,結果在證量展顯測試中,他的威力徹底體現了。因此,凡是能依此修行,如法實施而行持,即可獲得真正的佛法,自然開敷大智,離說空論五明之不實,體顯真正五明之實境,證妙有之道量,修成菩提道果,達菩薩之地。 這修行的規則和菩提心的實施是佛教各宗各派都應該要遵循的,如果不依於此一次第法則步入,則易成顛倒迷行,此為修行之要領。至於學法,則是另外一事,但是學法的一切受用,皆建立在修行上,有了嚴格合法的行持,自然法入證德,圓成證境。如果沒有修行的正確法則,學法則成邪見之法,乃至妖魔之惡法。依於修行之法,方為善法,佛法之修行。在修行中還涉獵十善、四無量、六度、四攝等。今天所講的修行法要,有的佛弟子會認為,這些我都知道明白的,因此就不會細推體 解我講的修行了。而他心中的願望是一心學到大法即身成佛。 凡有此觀點的人,已經是一知半解,落入顛倒迷行之中,是學不到真正佛法的,哪怕他已修大法紅教大圓滿、白教心中心、花教大圓勝慧或黃教時輪金剛、顯教中的禪宗參禪、淨土念佛、唯識法相、小乘止觀等,都是得不到受用,不能轉識成智,所以照常在凡夫境界 中打轉,是體顯不了顯密智海中的表相、實際五明展顯的,而只能體現普通人的表現,甚至於笨笨的,除了把書本上的理論背下來虛談空論之外,落實到實際上,自己什麼能力也沒有,什麼也不會做,就是能做那麼幾項,對比之下,也超不過世間上的專家們,這能說是佛法的體現嗎?大家想一想,佛法的智慧就這麼差嗎?凡夫之識,未開聖智,又怎能談得上執持有正法自覺覺他呢?但是,依照修行入法,就能得到真正的佛法,就能真正顯密俱通,體顯五明。故所以我們應知修行是一切學 法之基,解脫之因,證聖之源。 今淺講什麼叫修行,即修行中的菩提心正修,不涉別法。要講的太多,但由於在此書輕談不合律法,易造不恭之業,故望善信,深入三藏密典或專聞我開示之法音,只需十日之內一心認真聞法,即可達到分段喜樂,或大悟勝喜,緣起成熟不但終生受用乃至獲大成就解脫直至菩提。 你們現在學了修行一法,你願修行嗎?只要是修行,個個皆能成就解脫,因此我們必須要弄清楚,雖然看了「什麼叫修行?」,而且八基雙七支依於正見都看了,但是那叫做看行文,不是修行;如果你把修行的理論看懂了,那叫見行理,也不叫修行;如果你已經開始按照修行一法履行,這也不是修行,這叫做入行程;如果你已按照修行一法以大悲之心儘量照著做,這叫頑修,不名正修;如果你以大悲之心不需儘量,自然完美如法按照八基雙七支行條執行,這才叫修行。為何儘量而修不 叫修行稱之為頑修?因為無始業力、無明諸障障其行人,所以貪瞋癡放不下,我執拋不開,由此產生煩惱障、所知障,其障業吞噬行人之一切正念,所以行人難以執行行條,正因為難以執行行規,所以才會用儘量的心態去修,故以儘量而為之,猶如毛石頑皮,表裡夾砂,非為琢成的閃光之寶,或於八基雙七支中部分能修,部分不能修,這也不堪真修行,因此名之為頑修,或入於缺修。 如果了徹行條後,不需加以強制,而自然如法八基雙七支並行,則為無我執、破障弊之真修行,此是菩提道也。故於每日中行人應自當觀省大悲我母菩提心及菩薩應照菩提心,於雙七支中省察觀照我是否如法而修,若未能如法,說明已經落入頑修之中,若未全面行持,則屬於缺修,是此之修則難以成就解脫,或許小有成就, 也是不可能有大福慧、神通、五明之證量的。 如果每日觀省七支行條未加強制,大悲從善,自然而發如法於雙七支,此即真修圓滿行持,如此者輕而易舉可得解脫成聖,福慧、五明相應而具,必成登地菩薩無疑。因此當知,看行、見行、入行、缺行者易,七支完美修行無執者難,其實放下我執,當即就入正修行持,何難之有!人人可以做到! 日中觀省時,除了以意念空觀之外,而重要的是必須依於平日之道友,或相處之人士、或冤對、或逆緣、或不順心、相互間不言語談話之人,做為所緣,必須對之修持,今日我是否依於雙七支,與之主動和他交好?而於主動親近他時,對方惡言相刺我時,我是否忍辱,繼續想得親近於他以表善意交好?對於惡言惡行侮辱不予計執,若能每日中不退菩提心,雙七支行持,體現三業,依法修行落實在實處,而又歸於當體空性,如是行舉,學到無上佛法易於反掌之間,菩提道心,菩薩地境自是你之聖位,這就叫修行。 利益眾生的修行法講完了,但是有損眾生的事隨時在發生,那就是借用我的名義損害眾生利益的事,現在我要再次提醒一個特別重要、大家要引以重視的問題。 目前,世界上有些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甚至居士都說他們是我的親信,代表我處理某件事情、或轉達我的話、或把他們自己講的說成是我講的。其實,在顯密 二宗、各大教派中都有我的弟子,無論該大德是什麼身份,沒有任何人能夠代表我,哪怕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不能代表!唯獨只有這個人持有我發給他的專用文書,上面註明他代表我處理某一件事,這個專用文書上有我的簽字和指紋印鑒,同時配有相對應的錄像,那麼這個人可以代表我處理該文書上規定的事情。再者,無論這些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的地位有多高,他們的見解、開示、講法,都不能代表我的觀點,都不能作為正知正見的標準,我只知道我本人的開示和文論是正 法無偏的,因為我的開示和文論是真正利益眾生、解脫眾生的。 而且,任何人不能以任何方式增刪、修改我的文字或法音,如有對其作偽者,無論此人身份多高,此一定屬於邪見或入魔之人。因此,大家如果沒有親自見到蓋有我的指紋印的文證、並配有我親自所講與文證相應的、完整的錄音或錄像的憑據,除此兩點之外,無論是什麼佛教徒,包括長期在我身邊的聖德弟子,他們的一切,其想法、做事、語言、文章均是他們自己的行為,絕對不能代表我!!! ...
閱讀更多…

了義經

了義經 二○○七年七月。於美西洛城木屋房。三世多杰羌佛入於夢瑜伽三摩地。此時。有兩位古佛致以聖禮。設豐宴待請。爾時一古佛化為白髮高僧。一古佛化為黑髮高僧。三世多杰羌為便開示之稱。故分別命名號為蒼年僧和忘年僧。三世多杰羌佛如是說法。望眾諦聽。 於宴間蒼年僧坐於我右側席。忘年僧坐於我左側席。我於中席落位。爾時忘年僧起示。我們今席宴上。來論佛性真相如何?蒼年僧與我皆願欲 論。 忘年僧起曰。何為佛性真相? 我說。無所住而立法。即是佛性。 蒼年僧卻說。頑石初三相。即是法身。報化然其。 忘年僧請我示法。何以了義? 我曰。頑石無情識。故無三相。亦無有初相。唯在表法可喻立。實則緣起生。 忘年僧請曰。頂聖如來。云何?為我等所解詳盡。 我曰。若說頑石有初相。初相依何得生?所生者何之為母?生之初是何體相?實則頑石無母而生。乃因緣和合所生。紅白赤青。共業具相為初。故未具身相前實則無相。無頑石立名。何來三相之初?此際不成其有頑石之相。因緣俱生後。方得相立名之頑石。爾際已非初相。由是結其有為無常相體。故非佛性。時乃生相前如如而空。生相後無常幻體。由是空不可取。幻亦不可取。兩元皆無所取。更當思之。初相之取何以切割?未立相前為空。已立相後乃有。早切則無。後切則具。無者落空。具者落有。何來有之初相?若以毫端分之百億萬之一作有。有則非初。若以毫端分之百億萬之一作無。無則非初。故無佛性初相。 如作表法喻。則頑石初相乃為佛性真相。因未具頑石相前乃空。已具頑石相後幻有。空有兩元初之將具。不具而具。不落空取有。不落有取空。爾際為非空非有。是故不二空性。猶可了義。則佛性是頑石之初。而非取無相之空。亦非取有相之體。法身於不取不捨中如如而是。此一相真如是也。報身亦依法身為基。故報身乃法身之顯。無報身之前為法身不動普賢於宇宙無邊。初具一剎那。報身所成耶。似如二邊不取捨。頑石初性然。即法身中而來。由是報身由法身所顯具相圓滿。金剛不壞身。此二相正覺圓滿是也。化身則是報身化顯無量體。化身亦復具之剎那一初相。於剎那不取不捨初相間名為不二諦。此三相無量化身是也。故喻之頑石之初相即不二法身之相。為是如來法性真如。如是微妙了義之說。當見。悟於證。有情得解脫。 由於末法時期。眾生愚昧疑心者多。善慧利根者少。我今當寥言白持有情於眾。上述於夢瑜伽世界中。兩老僧設宴請我入席。二僧坐於我之兩側。我於中坐。右坐者蒼年僧所提頑石初三相是法身。我開示以無所住立法是法身真諦。由是而說法。解頑石之初非佛性亦是佛性。如若是憑空編造。我必擔負打妄語業因果之報。故今如語開示而為三界六道有情必當帶來無邊福慧。由是說法因緣成熟。我將為諸有情說法了義真如。 今藉此吉祥聖日。二古佛化僧。於夢瑜伽中示法緣起。得逢七眾。人非人等集此。金剛寶地虹化飛空此際。繼法界諸佛經藏及《維摩詰所說經》之後。於此殊勝上妙法緣。我當說是了義。善男女子。可欲白否? 爾際。智者欲當了證心得何意。駕阿賴耶中至。面我白言。吾心王有白。汝白何疑?我為淺說。眾亦悉聞。 智者三業恭敬白言。我見諸多行壇。寺所。稱某德之化身乃為多聖合一。然乎? 為贊師誇大耶。 何從誇大? 不實為誇。抬捧虛大。 於業云何? 犯妄語業。誑惑眾生業。當於三門清淨懺悔業。 然何有十方諸佛合為一體而成某佛。力盛增強之法修儀軌傳世等說? 此為方便渡生耶。 無此方便可否? 有情離此不可渡。依此能渡。 何以方便則渡? 觀想儀軌悉地加持。自信心增益渡。 諸佛合體是否加持力大? 佛力甚大。體無可合。無體本合。 為何甚大? 行者自心信願力本心即佛大。無心外佛。 如是說無諸佛合體耶? 佛無合體。本自一體。一體諸佛。諸佛一體。無合即合。 於意云何?我難悉解。 汝當諦聽。佛乃無上正等正覺耶。無上者為無有更上。圓滿正等正覺徹底無偏。無再滿之滿。無上者之上。如是徹底無上正覺。以是佛陀。若具合佛增強盛力。則虛陀耶。非佛陀耶。 然何增強盛力非為佛陀? 未圓滿耶。具補充耶。故未圓滿。有更上耶。雖再上耶。故非無上耶。於是不堪圓滿無上正等正覺。非佛陀覺位。應作菩薩登地。菩薩非無上正等正覺。故為菩薩。方行菩提道中施之增益行持更上補滿。以獲無上徹底圓滿正等正覺。時位無有可取。無有更上。無有更大。無有增減。是之為佛。故知佛無合體。有合體即非佛陀。一佛即諸佛。諸佛即一佛。等妙二覺然。古佛應世之菩薩亦復如是。無合體耶。若謂合體則入邪說。不解佛覺耶。 又常見有載觀音。文殊。普賢合體轉世成一聖。其意云何? 有辱大聖之罪。非是聖覺之言。邪見妄語業始。觀音雖稱妙覺菩薩。但乃古佛正法明如來。文殊本七佛之師。自當古佛。普賢亦復如是。既之為佛。大者宇宙無邊。無邊則無形取。何具定形佛身可合?汝當思之?未無上耶否?未圓滿耶否?需當補充加強增大耶否?若欲當增上。則未無上正等正覺。然何又呼'正法明如來'?釋迦佛陀所說觀音是佛。其意云何立耶?若是觀音真身降世。一佛即諸佛。何取兔毛角?本無毛角取。圓滿無上覺。文殊。普賢聖。何來三佛合? 智者愧喃。我已知之。摩訶薩無合體。今有二法求解。一者菩薩合體化身一聖。云何?二者菩薩具共力加持否? 一者菩薩亦復無合體化身。二者菩薩實具共力加持。 此意云何而書? 多菩薩合力修法。施以無畏。加持力。悉地力。功德力多之。共力盛之。故合力加持共修乃為諦道。汝當曉悟。菩薩無有合體。若云合體。則非正見。菩薩具相應變化。六大神通。深入顯密。開敷行境相應​​五明。渡生有盛。凡塵眾生受之不盡。為何多此合體?況乎於法相諦中。合體則違因果。 智者不解真義。白言。然何違因果? 我今為淺說。汝當耳諦聽。心解真實義。若有二菩薩合體。於行道渡生中。則必亂因緣。由是則昧因果。眾生由無始根性。願力。業緣。相對互生因緣之異。因果千差不一。若依此菩薩應緣。彼菩薩錯因。若依彼菩薩應緣。此菩薩錯因。汝自問之。彼此二菩薩以何施智有情?若有三菩薩合體結一。依三菩薩之其一之緣者。二者無緣施與相對之生。依二之緣者。三者無緣施與相對之生。又云何渡生行道?此際。因果於成熟時間。地域別異。眾生有別。恰逢同時展報。合體菩薩以何為先?納何為後?合體菩薩取彼生為後。此生為先否?若取先後為行。是故因緣不合。因緣成熟。無時待之顯報。若遇此。合體菩薩將無法可施。豈不大錯因果耶?若云分身而為。是故何來合體菩薩?若言合體乃成一智。此錯謬'滅因果論'。非為覺聖所宣。又菩薩願力。因果相差不一。怎合一事?怎施一智?若甲菩薩於因果緣起照見。必於某年月日時自必赴東土渡生。乙菩薩於因果緣起照見。必於某年月日時自必不可赴東。而必行西域開藏。丙菩薩於因果緣起照見。必於某年月日時自將接受佛陀灌頂。跏趺待壇身不可動。東西均不得行。此際三緣各異。則三聖一體之身。施何行道?施何不違時緣因果?何以治之?又何以治之彼因此果。此因彼果?故菩薩亦無多聖合一。若云多合一聖。此非覺聖了諦之法。乃為邪說。汝亦應知。行人於修持中。本尊融入自身。合體得聖。助成道果實相。則是佛說正法。可依師教降服其心。 今聞正法之義。然何又說本尊可為合體。豈不兩相有違? 行修之士。觀想本尊融入自身。如是佛慢。自心本尊。我即佛耶。儀軌始然。成道之本。汝證三眼。密不可宣。心外無佛。妙義無窮耶。 維摩詰是多杰羌佛否? 善男子。汝等諦聽。汝為何來? 為法來。 名相無法。 何以故? 法無分別心。不染故。 然何立維摩詰。分立多杰羌二名? 眾生緣故立異名。相應故異名立。 二者為一聖否? 不二不一。 此作何耶? 不取捨耶。 維摩詰聖尊是三世多杰羌否? 維摩詰非多杰羌。 三世多杰羌身相與維摩詰聖尊身相。前者說無分。今又云二者。何具分立辨? 無具身相。幻有分立辨?維摩詰聖尊過去身說法。釋迦世時。具居士身相。別在三世多杰羌當下身說法。末法世時。具顯密五明身相。前後分立辨。實無身相得。 古今之化身相別。何言無分辨? 古今無化身耶。為直身所降。汝問差耶。維摩詰身已報化。今無身相可得。為是乃幻。何具實有?古者不具。故無所得。今說法當下身。當下已過。何來當下身?亦無所得。待之未來身。未來無來。何具實有身?亦無所得。故見多杰羌身。已過去。亦非多杰羌身。當下多杰羌身。剎那無常時。何來當下身相?過去現在未來。三時空無身相所得。何來身相實有? 然何我眼現見具身相定形耶? 凡眼所見。幻化緣起。無實得見。 何以無實得見? 汝憶少小當下。猶見父母身相。風華年狀。形活動入。實則非實。見時即老時。凡眼不得知。汝當六十年復見。父母身云何?皮皺發白身老耶。幾時老耶?六十年老耶否?非也。實則當下身老耶。故我今告汝。未有待時。剎那變異生老耶。如是剎那變異。即非當下身。故知無定形耶。若云具定形身。然何身老耶?何以壯年轉老年耶?由是汝當徹知。謂當下者已過去。剎那無定形身耶。無定形身。故亦無剎那時。若云具剎那時。剎那之前已過。剎那之後未到。剎那到時當下已過。故無當下時。由是無三時。亦無三時定。形亦無定。無形定。何來本有身相?身相於剎那變異不定生滅老耶。無常耶。猶是維摩詰聖尊過去空。三世多杰羌現在空。未來三世多杰羌。維摩詰聖尊二者皆空。三時皆空無有可得。是故無維摩詰身相。亦無多杰羌定形身相。 無身相法主何存? 於不可得為多杰羌法身法主。於說法渡生為多杰羌化身法主。於無上正覺為多杰羌報身法主。汝當了諦。三時不可得。汝應覺證法身。法身不覺。化身不具。報身無基。若了法身。則無身相。無相以何分立?故不一不二。 諸法王者認證金剛總持。亦維摩詰。亦三世多杰羌。依何緣得定? 依《正法寶典》定。 量鑑確否? 確在無誤。 何定無誤? 若有誤。何具法王量智?五濁無佛法。可謂有誤。娑婆有佛法。何來誤鑑? 許為量智孤耶? 若量智孤。何以多王皆孤?何以眾鑑同體?如眾鑑信口。豈不眾王妄語乎?無證量乎?非定境觀照乎?為凡夫之流眾議而商乎?如是娑婆則無佛法耶。奈娑婆佛法威然。生死自由。虹光飛化。歷歷在目。皆不脫其諸王者之法脈始然。 示其無誤。可另列說。以何說? 多杰羌是維摩詰說。維摩詰非多杰羌說。 多杰羌非維 ​​摩詰是維摩詰。何也? 維摩詰聖尊說。諸相皆空。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此當體本心即空是佛。三世多杰羌說。萬法實有。前念不除。後念不斬。以無所得。生心妙有如來藏。有無之別。維摩詰非多杰羌。理諦一味。多杰羌即維摩詰。由是多杰羌非維 ​​摩詰是維摩詰。 維摩詰是多杰羌轉世否? 一缽河泉之水。 此何意? 汝可將合聚一碗河水泉水分居否? 不也。無有法分。此作何意? 理諦一味意。 一味之水。云何作有無之別? 現見實有。夢幻空無。 實空二法。云何了覺? 無人我了覺。 依何法了覺? 無法修了覺。無分別故了覺。 無分別。云何有維摩詰聖尊三世多杰羌二者分? 汝心分別分。 無人我然何說有無二支分別? ...
閱讀更多…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斷絕凡情二十法》

偈曰: 「斷絕凡情二十法,方可入聖無礙境, 我執因地輪迴根,不染諸法妙有生, 恆常持行菩提事,遊戲三昧任運行。」 凡情二十法:                                名、利、興、衰、 福、樂、增、損、 瞋、怨、氣、恨、 謀、謗、奪、害、 病、苦、別、亡。 (詳細內容恭聞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音——東行說法第八卷) ...
閱讀更多…

證道指南

今說證道指南。為利生證道。如何實證般若而說。此指證道即指證般若。指南者指明方向的準則義。如何證般若捷徑。一提到《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很多佛弟子都知道。也有專門受持者。也有聽講者。亦有專修者。更有盡其一生奮力修持。可是大部份人還是般若了般若。自我了自我。無有所獲。更無所證。臨命終時卻不能作主。更何況在世解脫。妙用無礙。說到底來是何因緣。唯有二句。在聖因果不昧。在凡因果所縛。故當明瞭修行二字之真義。 修行即是轉換因之先後成熟。一切依因正果。因此佛才特別立有出離心、四無量心、菩提心、諸般戒律。即六度萬行等專修方法。這些行法、都是專起種因結果作用的。離開了它們任你把金剛經、六百卷般若、心經背誦翻爛。也不會證到般若的。如果只是讀明經理即能證道。佛也就不會說那麼多具體的行持法了。 佛說諸行皆是為了行者自修。轉換因果。契合經理諦相。雙運圓融般若自顯。故我說前者般若於文字已明。但明不一定能代表實證。何以故。因眾生無始以來。長處輪迴。受生死煩惱諸苦之縛。五蘊不空故隨行造業。而因果報應。由於屬隨業報果。故心隨業轉。不能心轉業力。加之業力障蓋又出自無明。故爾想證般若。想即成障。欲坐禪定。煩惱、妄心、分別、昏沉、掉舉、無明由因感現成障。欲修徹卻多落空鑒之執。欲修“妥噶”又以光感而作幻心。欲念咒語。口念意散。不去天南海北。就行以妄鑒妄。正欲萬念歸一。忽又昏昏睡覺。意識夢然、業力現前不由自主。 故爾無明業力絕非想斷則斷。想滅則滅。因此文字般若亦非想懂則懂。觀照般若亦非想觀則觀。實相般若亦非想證則證。何以故。由無始無明蓋障、浮覆圓妙圓明真心之故。是故般若特為具大智者舍利弗而說。說一渡眾。菩薩悲意卻非普通眾生能證悟的。或略有領悟。也只能根據各位業力輕重。分段深淺、而受相對之益。 故爾今特告知一切有情。欲證菩提。必證般若。欲證般若。必滅無始無明業力。欲滅無始業力。必從因入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行優果善。去障方能明生。 因果依何而證。當以佛說修行而證。故一切勝義之證。不離修行。修者修正。行者行為。即將己之凡夫行為修正而符合佛菩薩所立之中正行條。唯獨如此方能轉換因果。善因先熟占其報位黑業自然無位顯報、推之於後。故出障明生。照見般若。以智圓明。若證般若。不離修行。無論何宗何派、何種法要。亦復如是。 修行法門頗多。今不一一舉之。只例一說即可圓滿。轉換因果之先熟善因。種大解脫之諸因。消無始之業障。業障遠離、智光才能顯現。方能照見般若妙明。此說並非不念《心經》不解經意。而必須三業相應一心持經。深解經意。悟其妙理。方為雙運之修。 若欲求解脫者。首先必須具備真出離心、真信、願、行、真戒、定、慧。具此決心。方能真正按佛所說實行。今立加行法部份而說:無論為上師的和當弟子的。或以禪為食的。具神通幻妄覺受的。或聰明超群的。或氣功出奇的。乃至智慧通妙的。學佛法不應以神奇古怪為立意。一切神奇古怪說穿了無非萬法由心生。一切幻化奇妙之用都脫離不了自我意識幻化。不是第六識感觀就是第七識末那意顯現。或心識之王第八識阿賴耶出湧。穿牆入壁不足為奇。況復氣功之類無稽之幻化小焉者也。《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是之理也。又有以禪理高談空鑒脫離實際說玄虛。開口一個大圓滿。閉口一個無相法。啟齒不談無上步。就求金剛法、不求妥噶化虹光。妄貪金剛喻定決。乃至念阿彌陀佛。口稱善。實際行為做壞事。說實話吧、如果世間法的基本行為都不正。還算不上一個稱道好人。狂言妄求之心是沒有用的。 我的宗旨是一句話。那就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因為佛法是建立在世間六大緣起和合之因的悟諦。所以世間上的一切處事接物、為人、生活、工作、思想、行為等。乃至世間上的起心動念。所有相對事物及意識。都是對自己行為的洗刷。因果的印證。學佛為修行。修行就是以世間上的一切來磨煉自己的修養。更正自己的行為。以自己的行為去應照世間上的諸法。這種應照是科學性的、數學性的。比如:要達到一種聖者的境界。規定為一百斤善因名為聖者。那麼只具備一斤是不算數的。乃至九十九斤也是不行的。九十九斤只能算九十九斤。畢竟不是一百斤。故不圓滿的。要圓滿那必須要一百斤。差一克一毫也不能稱聖者。因為一百斤又名聖者。所以行者之行是沒有半毫虛假可走的。故爾需當三業實際應照。所以應有實際對塵標準。那就是最基本的也要以六度萬行、十善、四無量、佛說諸戒為尺度。在這之前。首先得一步一個足印走正世法初基。然後再進一步深入諸行。以做到大公無私、捨己利人、愛國愛民、愛世界、熱愛和平。做到一社會敬愛的善知識。以此為初因之基本德行。然後方可進修以下加行、如此較易相應。 有人問佛教之修行如此善業。不但不殺生。而且惡念也不准動一下。那麼對於那些惡貫滿盈的壞人、魔妖之輩。不就提供了做壞事、害人民、壞佛法的條件了嗎?這裏我必須告之大家。佛教固以大悲普渡為本。但又具大雄無畏之志。對於那些破壞眾生利益、毒害大眾生命、以邪說玷污正法、正教、製造社會混亂的壞蛋、惡魔。是毫不鬆手去抗擊的。是沒有半分毫畏懼的。因為佛法修行是為自覺覺他。故爾為大眾和國家即世界的利益。對個別的壞人是不會原諒的。故對壞人、壞事、惡貫之行。要向有關正義部門反映的。總之。修行者一切皆是為了利益眾生。凡是菩薩之舉正是如是行持。故爾菩薩戒之建立魔天震之大駭。以下為證取般若之具體法要“加行”。 加 行 凡修行者首先得皈依而後隨之發心。並必當了明修行學佛。一為自了生死。二為度脫眾生。故當解行以下四句法義三業相應而行。直至生起實相。四句皈依發心即是: 諸佛正法眾中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諸資糧     為利眾生願成佛 于此進入觀無常。如初修行人未生出離心者。不依觀修無常之法。即不能產生真修行心。更不能依法行持。或遇難急退。故當首具真欲求得解脫之道。急求出離輪迴之法。若欲出離輪迴。必悟世間幻化假合皆無常性。故當觀無常。觀無常者。即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我體四大合。亦復如是義。應於靜處前思後想。親友離別已步黃泉。事時推歲。幼年步入青年。青年轉入壯年。壯年歸近老年。將入其土我體正如是理。于無人處靜心下來觀一切聲響。觀流水。一去不回頭。觀當下念頭言語已成無常。而吾將接近亡故。死無定期。一氣不來。當下兩手空空而入中陰。世間諸有無從帶去我之當下肉體亦復如是。如意念觀成實相。則會生起怖畏。此時出離心進入生起次第。于此才明瞭人生時間短暫。隨時可死。方可進入怖畏之苦。此時自然精進用功而不懈怠。不易產生煩法心。修密者於此四部瑜珈自然相應。諸有法門亦復如是。具備出離心後。還必須嚴守戒律。方可播種善因。轉換惡果推後續生。此以三聚淨戒為主即是。 三聚淨戒者: 一、攝律儀戒。誓斷一切惡無一惡不斷。 二、攝善法戒。誓修一切善無一善不修。 三、攝眾生戒。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于此當靜觀我既發心學佛。欲脫離輪迴諸苦。故當嚴守三聚淨戒不可有犯。在戒之基礎上。還必需以十善作為基因。十善之修。應于實踐中靜觀深思十善。自己是否時時事事均依之三業無異。如佛所云。修法得用無疑。若行持有異當下修正。若不如佛所說而行持當然修法是沒有受用的。故必行於三業實踐。其具體十善即是不殺生而行放生。不偷盜而行施捨。不邪淫而修梵行。不妄語而說實言。不綺語而說質直語。不兩舌而說調解語。不惡口而說柔和語。不貪而修不淨觀。不嗔而修慈悲觀。不癡而修因緣觀。在十善的基礎上。進一步嚴格實施四無量心。建立德行。修四無量心。首先得起動果與因的實施。故爾四條即是: 願諸眾生   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   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   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 願諸眾生   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捨。 隨意即觀慈悲喜捨四無量。對諸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之心。施於實踐。爾時當依次第而入。先由生身父母。妻室、夫君、兒女、岳父、岳母、諸親眷屬。常處身邊親近友人。次第而進。隨之散于六道眾生及法界一切有情。對諸有情。觀如往昔互為父母。互為妻室兒女。因緣理信實則如是。故當三業相應於慈悲喜舍。落實於三業。爾時自觀次第而進。若于生身父母、妻室、兒女均未相應。口言己行于眾生相應。則為假相。未種相應之因。四無量心分三個次第。即是第一、生起次第。第二、圓滿次第。第三、生圓不二次第。如是成就其四種無量心者。至少要達到圓滿次第。若要解脫受用。先證生圓不二次第。四無量心進入生起次第。便可自知。如見到他人的生死、痛苦災難、幸褔、富貴、快樂。從內心生得起慈悲喜捨的覺受並付之實施。即為生起次第也。圓滿次第是建立在生起次第的基礎上的完美境界。四無量心是否真生。可以從事例中自見。例如于行道中見一車禍傷一青年。廢一肢體而殘。慘狀不堪。圍觀悲欲多淚下。汝亦如是悲心起動。過一時回家則無車禍之覺。早忘九霄雲外。餐食如狼似虎。此境界為普悲感。並非四無量之悲心。假如該車禍所傷者為汝之親人。其悲傷之心境。卻非平平。第一餐絕難進食。何來虎狼食舉。何以故。爾時多於思之己親前途。心生悲妄。乃至夜不能眠。奔走求醫。勞其筋骨。而不顧諸苦。若真發四無量心者。則應對他人之一切。如自己之一切。此乃菩薩行道必備之德。如證到圓滿次第之四無量境。則能眾生平等。以三業相應施之四無量實施之用。圓滿次第區別於生起次第者。主要在於出之自然行業。不加半分毫釐強求之舉。則備四種無量之心。在圓滿次第的基礎上。進一步則產生生圓不二次第境。此為勝義之諦。即為不染無著之四無量境。與般若有密切相關。此不作多解。在圓滿次第、四無量境的基礎上。恒持修學。久之自然得證生圓不二之境。行者于此靜思。汝可生起、汝可圓滿。如未生起、則應當下發心。行於三業。使之四無量心生起實相。而後勤修六度萬行。念念不忘自覺覺他。故當發大乘菩提心。度眾生脫離輪迴。眾生有苦即我苦。眾生不盡我長度。發此菩提心。由行者于佛菩薩前自立願心。條例方案。言出必行終身照辦。不可三業有異。若口言度生。而返照四無量心。未能三業相應。度生則無實相。若未三業相應。縱能終日持咒、修觀、誦經打坐、念佛。終歸竹籃打水無從收益。故當日審。依照佛義上師之教。查己為任。凡與教違當下正之。(文誦至此靜而思之)。行者于此當前思後想、你可做到。透關之法。立而除根。以上是為修行之要。建立加行生起次第。方入六度齊修之法、六度者:佈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嗔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癡。 修《心經講義》。成觀音境(成就於觀音)。故當行持於六度。自行化他。行菩提道。行于利樂有情。大行大悲六度法是不可分割偏廢而修的。假使持戒而不佈施則不能攝化有情。佈施而不持戒則難以進修定慧。忍辱而不精進則道業難成。精進而不忍辱則魔障難消。禪定而無智慧則愚癡固執。智慧而無禪定。則狂慧凡情。因此我們要大發菩提心。學菩薩行願。廣修六度萬行。直至圓成佛果。諸佛菩薩均依六度即諸法而證般若達成正覺。故我等若成觀音正覺。必依行入法方可與佛同處法性合一。自證般若。於此行者靜思自己三業於今晝之日可否與上述法義相應。而後可向大德求修正行。即可自證般若。得大解脫。或三業相應諸法行境而誦《心經》。亦復可證般若解脫無礙。凡修行者當注意自迷于真假修別之法。即是修法有假修與真修之別。任何佛法亦復如是。假修容易。真修難。真修又必建立於持恒上。何為假修。不將加行實用於處事接物、日常生活、有為法相、無為見中。是為假修。于正行持咒修觀即是攝心。上坐時身坐而心不坐。持咒時口持而心不持。修觀時聲誦而意不觀。亦名假修。有行無功步不前。有功無行如無腳。只修加行不修正行。如人無腳不能行走一步。只修正行不修加行。不能走到目的地。故單修一亦名假修。假修不得收益。何為真修。真修者建於決心學佛。永恆不生退悔。於世間法中出世法見。三業應照加行付之實踐。在座上時身心俱坐。持咒時心口同持。修觀時意隨文入。念佛時觀不離像。三業打成一遍。始終如一。乃為真修。真修者即能相應。轉換因果、領悟《心經》自證般若真如。祝一切見示此講義眾生。得大利益、悉皆解脫無礙。 解經一切功德    普獻次第回向 法界諸所有情    應器得大受用 依法三業證果            終歸般若圓明 摘錄自:多杰羌佛三世所著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