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看一看,我們的“不嗔而修慈悲觀”差距有多大?

時間:2016-12-21 16:33:41

作者:青青藝寶收集

1387466992107.jpg

    過去在一座深山裡,住著一隻獼猴。

    有一天,獼猴爬上樹梢採集果子,遠遠地看到有個獵人被困在深谷之中,並且發出哀號求救的聲音。獼猴聽到了求救聲,便悲傷地流淚說道:我曾經誓願成佛,就是為了要濟度眾生,今天我如果不救這個人,他必定會因此而死……。    

    因此,獼猴就攀著崖壁到了谷底,將獵人一肩背負在身上,沿著草藤叢生的崖壁攀爬上山,踉蹌地移到平緩的坡地,並且慈悲誠懇地規勸說道:你為了捕殺生靈,不慎跌入山谷,今日好不容易才獲救,希望你能藉此得到教訓,改過自新,切莫再造業捕殺動物、屠害生靈了。   

    飢寒交迫的獵人躺在草地上喘氣休息,卻完全不顧獼猴苦口婆心的一番勸言,心裡頭不停地盤算著:先前在山谷底當中,因為沒有食物而快要餓死;而如今枯躺在這片草皮上,也還是只有餓死的份。倒不如,一股作氣將獼猴殺來吃,就可以保全住自己的性命。剎時,恩將仇報的獵人早已拿起石頭,往獼猴的頭頂砸了過去! 

   獼猴對此突如其來的攻擊毫無防備,血流遍地、驚嚇欲起,但卻不支倒地;此時,受到突擊的獼猴,心中雖有著萬分的驚訝,卻毫無悔恨,反為獵人如此心懷惡行、不知悔改的舉動感到悲傷難過。於是,獼猴便說道:我今日無緣度化此人,但願他來世能時時蒙受佛菩薩的慈光加被,信受佛法而得度。      

    在此篇故事當中的獼猴,就是佛陀在修菩薩道時,曾有一世發生的事情,山谷中的獵人就是提婆達多。

   

(編輯:吉祥地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