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心轉化逆緣

佛陀想度一個老女人,到她家裡去了三天,都被趕了出來。到了第四天,佛陀的侍者阿難說今天我來代勞吧,就前往老女人家裡。老女人看到阿難好高興,當成親兒子一樣,把最好的東西給他吃。阿難不失時機地把佛陀的功德給她一講,老女人立即就開悟了,臉上放光了。 阿難回來把情形報告給佛陀,佛陀說,那個老女人在阿難的點撥下終於開悟了。佛陀的弟子們心裡都在嘀咕:“怎麼師父您老人家親自出馬她不開悟,阿難一去她就開悟了?難道您老的功夫竟然比不上阿難?” 佛陀於是給大家解釋了其中的因緣。 “過去有一世,我與阿難還是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一天我們出外游方,我走在前,阿難在後。突然飄過了一隻死老鼠的臭味,臭不可當。我當時的修行還不行,就本能地用手扇了三下。後面的阿難看到路上的死老鼠,不但不嫌棄它的臭味,反而心生憐憫,覺得好可憐,死在地上被踏得扁扁的,太陽又這麼曬,真是太不幸了。於是,就給它念了念經,挖了個洞把它埋了起來。” 佛陀講到這裡,意味深長地跟大家講:“你們知道那個老女人是誰嗎?她就是那只老鼠來投胎的。我過去世嫌她臭,扇了三下鼻子,所以到了她家裡三次,都被趕了出來;阿難與她結了善緣,所以她見了阿難就歡喜,阿難給她講什麼話她都聽。” 有人和我們不投緣,那是前世有了過節。明白了前因後果,什麼事都雲淡風輕。 佛曰:“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所以,從現在起,用善心轉化逆緣。遇到那些臭不可聞的氣味,不要厭惡;看見不平的事,不要瞋恨;聽到噪音,不要煩惱;食到不合味道的,不要嫌棄;以平常心、甚至以感恩之心去接受一切事物,以大悲菩提心去回應一切事物。 如此一來,逆緣得以轉化,就可得生生世世的平靜,可免冤冤相報的糾纏。 圖片來源    :網路 文章轉載自:http://www.tpcdct.org/index.php?do=article&id=2924#detail

莫退道心

佛陀在舍衛國說法時,有一位年青人常到精舍聽聞佛法。受佛陀的威德感召,這位年青人發心剃度出家,每天跟隨佛陀聽經修持。經過五年之後,他想到寂靜的地方去修行,於是向佛陀辭行。佛陀對於肯精進用功的人最是歡喜,因此允許年青比丘的請求,讓他離開僧團,獨自一人到森林裡修行。但是在林中才不過三個月的時間,年青比丘卻將當初那股修道的熱忱退失掉了! 這時他又走回精舍來,佛陀問他為什麽﹖ 他說︰「我修了這麽久的時間,都不能證果!因此中止而回來。」佛陀和藹的對他說︰「比丘啊!你既然信奉我教而出家,為什麽不叫人稱讚你是一位知足者、努力者、精進者!卻叫人知道你是一位捨棄精進的比丘,這該多麽慚愧啊!你在前生是個精進努力的人,很多人因你的精進,才獲得生存,為什麽今天卻要捨棄這可貴的精進心﹖」 聽了佛陀的話,比丘們便懇求佛陀為大家解說這位年青比丘過去的因緣。佛陀說道︰「在過去生,某國中有一個商人,他組織幾百個人的大商隊,想出外經商。有一天,他們走進了沙漠,茫茫的一片,既無人屋,更無草木,遍地都是細沙;每當太陽出來時,那細細的黃沙被太陽曬得非常燙熱,不能在上面行走。因此如果要經過此地的人,必須帶很多乾糧和清水,並且要在夜間行走,天亮之後,就得搭棚休息,等太陽下山之後再駕車趕路。這年青商人就用這種方法向沙漠前進。當快要走過沙漠時,他對大家說道︰「再過一宵就可走出沙漠。今晚吃過飯後,剩下的水,盡可倒掉,以減少我們的負擔,大家可輕鬆些,早一點離開沙漠。」 這一天太陽西下後,大家很高興地在吃過飯後,將剩下的水通通倒掉,收拾好行李就動身起程。年青商人坐上牛車走在前面領路,由於幾天的疲勞,他在不知不覺中卻呼呼大睡!那知拉車的牛,竟轉了方向走錯了路,等到商人ㄧ覺醒來,仰望星宿,才發現方向不對!當轉頭再走不久,天已亮,太陽也出來了,這時大家驚恐萬分,並怨怪年青商人說︰「都是你不好,叫我們倒掉剩下的水,現在沒有水,我們只能坐以待斃了。」 這時年青商人也著急了,但是他還裝得很鎮靜,走出帳幕,乘著朝涼,就在四處徘徊,終於他發現奇蹟。他招集同伴,在ㄧ堆青草的地方,叫大家用力挖掘,但挖了幾尺深後,卻被ㄧ塊岩石所阻,大家都失望的放下鋤頭。然而年青商人並不灰心,他說︰「諸位!還是繼續挖下去,岩石的下面ㄧ定有清泉。」商人的話並沒有引起大家的信心,大夥依然頹喪地坐在那兒不動。不過,其中有ㄧ位童子卻舉起鋤頭和他一同再挖,結果真的挖出清泉,救了大家ㄧ命。當晚他們才安然的離開沙漠! 佛陀說到這裡,看看圍在四週的弟子及年青比丘,並對年青比丘說道︰「比丘啊!你要知道,當時那位勇敢的商人就是我,而幫商人打碎岩石的童子就是你。過去你能精進不休,而讓大家獲得水喝,為什麽現在不肯繼續努力修持呢﹖」,聽了佛陀的話,年青比丘生起慚愧心,同時又發願從此加緊精進用功,最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以上的佛典故事告訴我們︰發心容易恆持難!我們雖然有心走向菩提道,可是時日久遠後,因為諸多因素而鬆懈修持,如此一來,可能功虧一簣!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世法哲言》第四十八︰「或發其願,立志當圓,弗可行中幻境之遷而致步不前,志於頂峰之士,勿以半山摘葉攀枝,為化城之品而留其步,如是之行終無所願,焉得絕頂之峰也,萬法如是耳。」希望我們都能謹記HH第三世多傑羌佛的教誡。 慚愧佛弟子 芥子 合十 106/7/31 本站注: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有南無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與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公告方為最正確的法義! 文章來源:正宗聖法.聖法正宗

提婆達多在阿鼻地獄的時間有多長?

提婆達多幾次謀害佛祖,最後墮入阿鼻地獄。 阿難尊者說,正如佛祖所說,這都是提婆達多咎由自取,自己作惡,導致自己墮入地獄。我現在悲傷的是,提婆達多雖然不顧自己的名譽,不顧種族的榮譽,不為父母尊長爭光,有辱整個釋迦族,讓整個釋迦族蒙羞。不過呢,提婆達多墮入地獄,還是不太恰當啊。 阿難尊者說: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釋迦族是轉輪聖王的後裔,提婆達多是王族,不應該墮入地獄啊,提婆達多應當修行證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沒想到卻入了地獄啊。 阿難尊者說:提婆達多有大神通,能夠去到三十三天上面,隨意變化,這種人怎麼還會入地獄呢?佛祖啊,不知道提婆達多在地獄裡面要待多久呢? 佛祖說:這個人要在地獄待一劫。 阿難尊者又問:劫有兩種,大劫,小劫,這個人要待一劫是什麼劫呢? 佛祖說:這個人要在地獄裡面待一個大劫,就是賢劫。然後才會命終,投胎做人。 阿難尊者說:要這麼久啊! 阿難尊者那個時候沒有證阿羅漢,擔心他的親哥哥,那也是人之常情。 當時,阿難尊者哭哭啼啼的,又問佛祖:提婆達多從阿鼻地獄出來,會生到哪裡呢? 佛祖說:會生到四天王天。 阿難尊者又問:提婆達多在四天王天死後又去哪裡呢? 佛祖說:又生到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阿難尊者又問:然後呢? 佛祖說:提婆達多從地獄出獄之後,生到天上,在六十劫當中不墮三塗,都在天上和人間輾轉投胎,最後做人,他會出家學道,證辟支佛,辟支佛的名字叫做南無。 這下阿難尊者開心了,又問佛祖:佛祖啊,提婆達多乾了很多壞事,所以下了地獄。他有什麼功德,導致出獄之後六十劫都不再受苦,還修成辟支佛,名字叫做南無? 辟支佛比羅漢還要高一點,也是覺,意思是緣覺或者獨覺,不過這個覺跟佛祖的覺還是有差距。 有人也會想,提婆達多做了什麼呢,出獄之後就去享福,還能證辟支佛?難道因為他是佛祖的親戚嗎?當然不是這樣。 佛祖告訴阿難尊者:彈指之間這麼短的時間內,如果你對三寶發了善心,那這個福報也是無法譬喻的啊。何況提婆達多博學多聞,記憶力超群。提婆達多因為宿世惡緣,所以對佛祖起殺心。又因為宿世的善緣,最終對佛祖起了喜悅之心。因為這個緣故,出獄之後,六十劫不墮三惡道。因為他最後臨死前,起了和悅之心,口中說南無二字,所以以後證辟支佛的時候,名號就叫做南無。 阿難尊者聽了之後,估計是心花怒放,上前禮佛說:感謝佛祖教誨啊。 當時,大目犍連尊者說:我準備去阿鼻地獄跑一趟,對提婆達多說這個好消息,讓他高興高興。 佛祖說:不要心急,不要打妄想,為什麼呢?因為那些窮凶極惡的眾生,非常難以調伏,所以才墮入阿鼻地獄。而且阿鼻地獄的罪人不能聽懂人間的言語。 以前說過瞿波離的故事,誹謗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也是下了阿鼻地獄,大目犍連尊者好心去探望他,結果這位瞿波離毫不留情,反而罵大目犍連尊者。 所以佛祖提醒大目犍連尊者,你去的話,要注意方法方式才行呢。 當時,大目犍連尊者說:我現在知道64種語言,我可以用合適的語言,告訴提婆達多。 估計阿鼻地獄用的語言跟我們人間用的頻率是不同的。人耳只能聽到20~2萬赫茲的聲音。 佛祖說:那你去吧。 當時,阿難尊者聽到之後,歡欣雀躍,非常高興。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原文: 爾時,阿難復重白佛:“如是,世尊,如聖尊教也,己身為惡,現身入地獄。所以我今悲泣涕淚者,由其提婆達兜不惜名號、姓族故,亦復不為父母、尊長,辱諸釋種,毀我等門戶。然提婆達兜現身入地獄,誠非其宜。 所以然者?我等門族出轉輪聖王位,然提婆達兜身出於王種,不應現身入地獄中。提婆達兜應當現身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此現身得受證果: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習真人跡,得阿羅漢,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何圖持此現身入地獄中? 提婆達兜在時有大威神,極有神德,乃能往至三十三天,變化自由,豈得斯人復入地獄乎?不審,世尊,提婆達兜在地獄中,為經歷幾許年歲?” 佛告阿難:“此人在地獄中經歷一劫。” 是時,阿難復重白佛言:“然劫有兩種,有大劫、小劫,此人為應何劫?” 佛告阿難:“斯人當經歷大劫。所謂大劫者,即賢劫。是盡劫數,行盡命終,還復人身。” 阿難白佛:“提婆達兜盡喪人根,遂復成就。所以然者?劫數長遠,夫大劫者不過賢劫。” 爾時,阿難倍复悲泣,哽噎不樂,復重白佛:“提婆達兜從阿鼻地獄出,當生何處?” 佛告阿難:“提婆達兜於彼命終,當生四天王上。” 阿難復問:“於彼命終當生何處?” 佛告阿難:“於彼命終展轉當生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阿難復問:“於彼命終當生何處?” 佛告阿難:“於是,提婆達兜從地獄終,生善處天上,經歷六十劫中不墮三惡趣,往來天、人,最後受身,當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以信堅固,出家學道,成辟支佛,名曰南無。”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是,世尊,提婆達兜由其惡報,致地獄罪;為造何德,六十劫經歷生死,不受苦惱,後復成辟支佛,號名曰南無?” 佛告阿難:“彈指之頃發善意,其福難喻,何況提婆達兜博古明今,多所誦習,總持諸法,所聞不忘!計彼提婆達兜昔所怨仇,起殺害心向於如來;復由曩昔緣報故,有喜悅心向於如來,由此因緣報故,六十劫中不墜墮三惡趣。復由提婆達兜最後命終之時,起和悅心,稱南無故,後作辟支佛,號名曰南無。” 爾時,阿難即前禮佛,重自陳說:“唯然,世尊,如神所教。” 是時,大目揵連前白佛言:“我今欲至阿鼻地獄中,與提婆達兜說要行,慰勞慶賀。” 佛告目連:“汝宜知之,勿複卒暴,專心正意,無興亂想。所以然者?極惡行眾生難調、難成,然後乃墮阿鼻地獄中。又彼罪人不解人間音響,言語往來。” 爾時,目連复白佛言:“我今所解六十四音語開通,我當以此音響,往語彼人。” 佛告目連:“汝宜知是時。”是時,阿難聞斯語,歡喜踴躍,不能自勝。   來源:網絡

民間佛教故事:鏡面王的善巧勸誡,讓臣民不犯所知障(轉載)

當遇到別人意見與你相左時,你是堅持己見,還是兩廂對比後再做出判斷或選擇?當遇到不熟悉的事物,你是退縮不前還是保持濃濃的探知欲?當了解到一種全然陌生的宇宙真諦,但與你自小的認識、經驗都違背時,你是全然否定,還是願意去探究從未見過的世界?毫不誇張地說,機緣巧合的正確選擇決定了你幸福的高度。曾經就有這麼一個形像生動的故事,向我們闡述全面看待問題的重要性。 在古印度時期,有一個頗具智慧,名叫“鏡面”的國王在歷史畫卷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他信奉佛法真理,嚴持戒律,依教奉行,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但其率土之濱,大部分臣民卻不辨是非,不明正法,信奉邪門歪道,懷疑日月的光華,反而去相信螢火的微亮。因此,鏡面王感到難過,他為眾生不明信因果,不修學正法而苦惱,總想用什麼辦法來告誡臣民,讓他們改邪歸正,走上正途才好。 有一天,鏡面王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召集大臣說:“你們去把國境內天生就是盲人的人請到宮裡來吧,我有事要安排。”大臣按要求很快就找到了一群盲人,帶回了宮。鏡面王高興地說:“好極了,你們帶這些盲人到王宮前的廣場上集合,再去牽一頭大象來。”消息傳開後,臣民們都感到十分好奇,不知道國王今天要做什麼事,爭先恐後地趕來圍觀。 鏡面王讓盲人們一一上前摸象,再各自描述大象長什麼樣。 大象身體又高又大,相較之下,盲人們顯得又矮又小。受身高所限,有人摸到了象腹,有人摸到了像腳,有人摸到了象尾,有人摸到了象牙,有人摸到了象鼻……真是個個不同。 摸著象腹的人說大象像一面鼓,摸著像腳的人說大象好像水桶一般,摸著象尾的人說大象像掃帚,摸著象牙的人說大像只有尖尖的角,而最後摸到像鼻的人說,大象就像一根粗繩子…… 這群盲人吵吵嚷嚷,各執一詞,爭論不休,都說自己正確而別人不對,有人還堅持說:“大王!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說的那樣!” 看到這種情況,在場的其他人大笑起來。 鏡面王神情凝重地說:“你們不必爭論了,你們僅僅摸到了大象的某個部位,就認定自己了解大象的全部。” 接著他又對在場的其他人說:“臣民們啊不要笑,你們與他們難道不是一類人嗎?你們固執己見,不深入學習佛法,卻聽信那些外道的不究竟之法,還滿以為掌握了宇宙真諦。這與盲人摸像有何區別?都是犯了所知障啊!” 臣民們目瞪口呆,頓時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好似“盲人摸象”,也常常犯所知障,拿自己已學到的知識、經驗去對治未學、未知的新知識。殊不知,人的眼界極其有限,以“我認為”“我覺得”“我知道”來判斷事物的好壞、真假,容易有失偏頗,認片面為全面,就如同井底之蛙看到的那一片天,誤以為是整個天空,而頑固把持所知障者很可能失掉一切幸福。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法音裡開示,人從生下地那天開始算,如果活一百年,每天讀一本書,到死也不過讀三萬六千多本。而世間的書籍何止三萬多本,可以說是浩如煙海。釋迦世尊在娑婆世界傳下八萬四千法門,全部精通者又有幾何?而人間的佛書只有龍宮的30%,而龍宮的佛書又只有天上的30%。人窮其一生難能精通所有的佛書……慚愧謙虛,踏實修行吧。遇到新觀點、新知識、新事物時,先不忙著排斥和否定,需兩廂對比、探究,深入分析後方懂得哪種是真理。在修行過程中,我們不斷獲取正知正見,就會把圍困我們的所知障逐個打破,向幸福出發。 當遇到新事物或新概念時,你不妨從“盲人摸象”與所知障的角度思考一下吧,說不定會有新收穫呢! 文/默兒 轉自今日頭條佛教新視野

誰上天?誰下墮?

       伽彌尼出家不久,有一天,他向佛陀提出一個問題:「佛陀!我覺得各種宗教都有祈禱天神,求生天國的方法,佛陀為什麼不說呢?佛陀如果也能夠開示這個法門,那就更好了。」        佛陀反問他:「伽彌尼!如果有人把石頭丟到河裡,然後虔誠的祈求天神,希望大石浮起來,你認為這有可能嗎?」 伽彌尼說:「佛陀!這是不可能的,石頭丟到河裡只會往下沈,怎麼可能浮起來呢?」 佛陀說:「是的!假使有人造作很大的惡業,即使大家為他祈禱天神,求他生天,這也是決不可能的,因為造作惡業,自然會墮落地獄。」佛陀再問: 「如果有人把油倒在河裡,然後祈求天神,讓油沈下去,不要浮上來,這有可能嗎?」 伽彌尼答:「佛陀!不可能的,油一定會浮上來。」 佛陀說:「是的!這正如有人造作善業,任誰也不能使他墮落一樣。修行善業,自然生天;造作惡業,自然下墮,這是一定的因果法則,決不是因為祈禱天神而可以改變的。」 伽彌尼聽了佛陀的開示,從此不再嚮往外道的修行法門。

目犍連尊者測量佛音遠近

目犍連尊者是佛陀許多弟子當中,被認為神通造詣最高的弟子。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的講堂中說法,目犍連尊者坐在禪室中沒有去聽講,但佛陀說法的音聲,在他耳中像雷鳴一樣。他很驚奇在離佛陀很遠的地方還能聽到佛陀的音聲。他想到︰佛陀的聲音究竟能響及多遠?真能遍及十方世界嗎?(因為佛陀在每一次說法之前,身上就閃發出黃金色的祥光,光亮遍照十方世界,十方世界的菩薩眾都因此陸續來到娑婆世界聽法。) 佛陀的慈光能照及十方,佛陀的法音是不是也如此呢?目犍連尊者在想著。與其在這兒推想,不如去試試吧!主意打定後,目犍連尊者就運用神足通,騰上天空飛行而去。剎那間來到須彌山頂,忉利天界,這時他側耳一聽,佛陀就像在他的身邊說法。 目犍連尊者又飛,飛過南瞻部洲,飛過西牛貨洲,直到飛越過四部洲,佛陀的聲音還是很清晰的在他耳邊。 這時,釋迦牟尼佛已知目犍連尊者的心意。因此為了滿足他的願望,佛陀用神力暗中送去一股力量,目犍連尊者忽然覺得身體好輕盈,飛行的速度猛然快起來,他鼓足神力去飛,輕快地朝西方飛去,飛越過九十九個恒河沙數的佛土,來到了一個金光燦爛的世界。這時,彼佛國土的教主正在說法,而獅子座下的聽眾,每個人都有五百由旬高,他覺得很希奇,朝四周張望了一下,看到一座如鋅形高山,閃閃發亮,於是他飛騰到那座金山上,昂頭看著他們。此時,猛然傳來洪雷般的話聲︰“奇怪!那來一隻小蟲?卻化現比丘的相狀在我缽上行走呢?”接著有人答說:“你們不要生輕慢心,那是東方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是神通第一的目犍連”。 此時,目犍連尊者又聽到一陣親切的聲音呼喚著他,注意聽,是佛陀的聲音︰“目犍連,這裡是光明王佛的國土叫做光明幢世界,這裡的眾生都有五百由旬的身高。快用神力把你的身體增高至五百由旬,不要以你的微小來引起他們的輕慢心”。即時,目犍連尊者走到佛前,以頭面禮拜佛足。然後照佛陀的指示躍上虛空,剎那,他的身高竟增長到四千萬丈,並且從身上閃射出七彩奪目的光芒,在每一道光明里盛開著無數的蓮花,而在每一朵蓮花上都坐著釋迦牟尼佛,正在宣說妙法。這突來的瑞象,使光明幢世界的眾菩薩都很驚奇,大家同聲讚歎此境之希有難得。 這時,光明王佛對目犍連說道︰“目犍連,不必懷疑,佛陀的法音如佛光,響徹虛空,傳遍法界,現在你可以回去了吧!”回去,怎麼回去呢?目犍連尊者這時才意識到以自己的能力是絕不能飛行到此地,一定是佛陀慈悲幫我來,現在怎麼回去呢?目犍連尊者很心急,趕忙跪向光明王佛腳下祈求道︰“如來,請您幫忙我,這麼遙遠的路程,我怎能回去呢?”光明王佛答道︰“以你的能力,就是花費一劫的時間也回不到娑婆世界,告訴你,面朝東方至誠禮拜,稱念釋迦牟尼佛的聖號,你將可以毫不費力,安然地回去”。目犍連尊者依照指示,向東方至誠禮拜,誦念佛陀的聖號。果然,瞬念之間就返抵娑婆世界了! 諸方佛陀的威力,不是凡夫二乘所能完全了知的;諸方佛陀說法的聲音,是遍一切虛空的!平日我們在恭聞HH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法音時,都有特別的覺受︰法音似乎從空中傳來,即使帶著耳機聽,也覺得那音聲不止在耳朵邊,而是充滿在整個佛堂的空間中。拉珍聖德有一篇文章–《珍惜》讚歎HH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之四大稀有,第四大稀有––悉地加持聖力之稀有︰“ 無論何處,只要三世多杰羌佛法音響起,諸天護法空行環繞,嚴密護持法音悉地。凡是虔心恭聞,於法音中尋求解脫真理並用之於自身行持實踐的真行者,能直接相應於多杰羌佛及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受諸天護法庇佑,為其遮止黑業,助其增益福慧資糧,助其速證解脫聖境。………. ”。HH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法音之稀有,佛弟子們真的要好好珍惜得遇佛駐世的福報。 慚愧佛弟子小星星合十

釋迦牟尼妻子為何命該孤苦?原來如此。

愛與恨都有背後的因緣,在人間很難說清楚。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關於情之傷痛的故事。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和他妻子的“姻緣”。 自當年釋迦牟尼拋棄嬌妻富貴入山尋道,他年輕的妻子便被迫毀棄了青春、美貌與愛戀;當這位淨飯王子在山中餓得瘦骨嶙峋,這位孤獨的公主也在深宮中水米難嚥; 當這位王子餓昏後被牧羊女餵下一勺奶糜,孤獨的王妃也只看在幼子的份上勉強喝下了一口飯湯;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久坐開悟之後,當釋迦佛廣度眾生萬人敬仰威儀赫赫之時,那位落寞的婦人,卻越加落寞,並且蒼老。 此時,他回來了,回來救度本國的眾生。淨飯老王與眾王子王孫率百姓虔敬出迎,惟有她一人獨坐樓中。弟子報告說:“她不想見您。”佛說:“好吧,我去尋她。” 他上得樓來,掩門,室中只剩下二人對坐。她一語不發。這一生付水流的青春化作點點滴滴的恨,濡透身心……。佛輕輕說:  “我知道你在恨我。但是你來看──” 他用掌心展出她前生的記憶,展開他們的前生緣。那是佛的前生修煉時。他是一個童子,以全身心的虔敬向燃燈古佛獻了一朵蓮花。燃燈古佛微笑頷首:“你注定在來生得道。”這時一位小女孩走來跪於佛前:“佛啊,我以生生世世的佛性,求您讓我與他在來生一同得度!” 燃燈佛說:“ 他在來生注定四處傳法。你將以一生的孤苦為代價,你願意嗎?” “ 我願意!” “ 你將毀棄你一生的青春。” “ 我願意!” “ 你的大半生都將被一份情之傷痛咬嚙,直至等到他的救度。” “ 我願意!願意!願意!”   於是,才有了她這一生的痛。

民間佛教故事連載:霧中山奇緣錄(四)鳳凰涅槃

文/風雲 (四)鳳凰涅槃 明生法師接替瞭如歸法師的衣缽,並擔任了方丈,但他並不願意住在寺廟,於是就選擇了一處懸崖的石洞作為自己的清修之地,洞前有數丈寬的平坦岩石,可供百人就坐。由於明生法師以前求雨、治瘟疫的事蹟加上他得到瞭如歸法師的傳法和衣缽,因此大家對他欽佩的五體投地,紛紛拜見,但明生法師很少收受眾生供養,只是保持了吃飽即可的粗茶淡飯標準,而陪在他身邊當侍者的貴生可受不了這沒魚沒肉的生活,就略施一計,跟明生法師告假,想下山學習,準備考功名。明生法師沒有說話,就放他走了。貴生下山之後,連忙聯繫過去在川中那幫狐朋狗友,在通往明生法師的路上蓋了幾間房屋,大家把頭一剃,就做起假和尚,然後大家就遇到經過的善男信女們,就告訴他們,“貴生大德”自幼是明生法師的親信,代表明生法師在這裡接待大家,大家如果想見到明生法師,貴生大德可以幫忙,並且可以得到特別的加持。這樣一部分遠道而來的人就被迷惑了,暫時投到貴生的身邊,貴生跟大家講:佛門供養捨一得萬,因此你們要大量供養我,我會把供養供給明生法師的,如果你們不虔誠,明生法師就不會見你們,你們就得不到福報加持了!於是很多人就大量的供養姚貴生,但一當要求拜見明生法師時,貴生馬上黑著臉,呵斥大家,不夠虔誠,先回家好好拜佛,誦經。大家一聽感覺理虧,覺得自己不夠虔誠,紛紛懺悔。與此同時,貴生利用大家的供養以及和那群狐朋狗友配合,把自己包裝甚好,慈眉善目,並且偶爾幫助一下貧困,一時間,大家都感到貴生是菩薩再來,於是一些感情有些落寞的良家婦女也紛紛投奔而來,貴生則利用坑蒙拐騙的江湖手法誘騙婦女,結果搞得她們有苦難言,只好跟著貴生一起恐嚇詐騙。貴生如此妖孽行為傳到明生法師的耳朵,明生法師感覺貴生實在造孽,就來到貴生的“寺廟”,嚴厲呵斥了貴生,要他必須改正,解散僧團。但貴生陰奉陽違繼續為惡,為了掩人耳目,就大肆造謠說明生法師當年進京趕考時,在妓院裡同一個叫若蘭的姑娘行不軌之事,有人趕忙請問明生法師,法師閉目無言,大家一看面面相覷,有一部分人於是慢慢遠離了明生法師,而這件事也傳到了京城。 不多久,吏部侍郎的夫人前來拜見明生法師,一路沿途拆除、清除障礙,把貴生的寺廟也拆除了,貴生他們只好搬到其他地方,買了一處大宅子,經過改造變成寺廟,大家繼續過著假和尚的醉生夢死的邪淫生活。 吏部侍郎的夫人見到明生法師立即跪倒喊了聲:恩公,若蘭來拜見你了!明生法師看著若蘭一副貴婦人的形象,但依稀還有當年那個稚嫩的小姑娘的樣子,彷彿就在昨天。若蘭掏出一張銀票,上面寫著白銀五千兩供養明生法師,明生法師堅決不要,告訴她:這些年川中地區百姓因各種災異,痛苦不堪,如果有心就幫助一下川中的父老鄉親吧!若蘭含著熱淚點頭。回去的路上,若蘭把周圍的人召集起來,把明生法師當年如何救自己,而貴生如何貪酒好色耽誤考試的事跟大家講了,大家一聽,頓然慚愧,跑到明生法師那裡趕快跪地懺悔,明生法師還是閉目不言。由於若蘭的揭發,貴生再也不能以法師的身份騙人了,突然他惡從膽邊生,就想出一計謀,他把大家召集起來說:昨天晚上,天蓬元帥給他託夢,告訴他,他原本是天蓬元帥的弟子,現在要廣收徒弟,將來帶大家上天,大家要拜豬為祖師。並且今天天蓬元帥會派一頭白豬出現在山坡上,我們必須請他老人家回家供奉(其實這頭白豬就是貴生頭天晚上放養在山坡上的),結果大家一看,果然有一隻白豬,於是都認為這頭豬就是從天上下凡而來的,因此大家就敲鑼打鼓迎請白豬回家,供養起來。貴生帶著大家每日三拜,搞得烏煙瘴氣,人畜不分,亂倫成性。但裡面很多人看到貴生的行為顛三倒四,開始紛紛遠離他,貴生惱羞成怒就派人恐嚇大家,誰要離開他,將來要墮地獄。但是離開他的人都識得他的真面目,義無反顧拜見了明生法師,並求懺悔。明生法師含笑而閉目不言。由於離開的人太多了,貴生就派手下一妖女到明生法師法師那裡請求開解法義(實則無理取鬧。),先後七次之久,要求明生法師開解:為什麼你能講佛法,而貴生大德不能收徒?你可以拜如歸法師為師,而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拜豬為祖師,天蓬元帥豬八戒也是“淨壇使者”啊?我們讚歎天蓬元帥有罪嗎?明生法師閉目不言,妖女最後灰溜溜地走了。 貴生眼看自己身邊的人越來越少,非常著急,就和那些狐朋狗友,妖女孽障們共同商議如何刺殺明生法師。明生法師早已朗朗清淨,不住的為他們誦經迴向,然而就在貴生準備實施刺殺計劃時,明生法師突然宣布自己將燃身供佛三天,代替貴生和他的妖孽子孫懺罪。但並沒有感動貴生讓他悔悟,他還是在四處造謠,誹謗佛法,詐騙侮辱眾生,明生法師聽說了之後,流下了熱淚,他知道他救不了貴生了,那是無間地獄之苦啊,但貴生是跟自己一起長大的,沒有他們家的照顧,就沒有自己的今天,他的父母早亡,自己沒盡到責任教好他,結果今天貴生到瞭如此地步,只有一聲嘆息了! 由於貴生的顛倒迷行,加之他準備刺殺明生法師的事情敗露,很多人都看透了他的醜惡面目,大家都很寒心,覺得姚貴生連自己的師父,恩人都想殺,那還有什麼壞事他不能做呢?於是大家紛紛離開他。並且就在若蘭回京不久,吏部下來緝拿文書,因姚貴生利用外道邪教詐騙眾生,凌辱婦女,罪大惡極,造成極壞的影響,要求地方政府立即捉拿姚貴生歸案。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他終於撐不住了,最後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不久他的妖孽子孫亂做一團,紛紛求救於明生法師,法師滿含微笑為大家開解,有人不解問曰:前七次她們請求開解,您都閉目不語,而今天姚貴生倒閉了,她們沒有辦法了,走投無路了來求你,您怎麼這麼熱情,為他們開解法義啊?明生法師說:佛法在恭敬中求,而那時他們謗經誹佛,拜豬為祖師,詐騙眾生,實屬闡提罪子。《毗奈耶經》《本生傳》所定:“不要對態度不恭敬的人、沒有生病卻包頭巾、戴帽子的人、打傘、拿手杖、帶凶器的人說法。”故絕不為他們開解一句,因為他們沒資格。而今他們得到報應,回頭是岸,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們已悔改,願做一個真正的修行人,那麼我們不原諒他們,誰原諒他們呢?因此,當為他們開解勝義。 由於明生法師的深明大義,德行高超,感動了無數的人,大家紛紛拜他為師,跟著學習,後來很多人了生脫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人得到生死自由的境界,但明生法師平時幾乎是閉目不語,從不顯耀自己,反而更加慚愧修行,因為他深深徹知佛法無邊。 又過了些年頭,他把弟子們召集起來,告訴弟子他要往生了,把一些話告訴了弟子:釋迦世尊及蓮花生大師皆曾預言未來將有與釋迦世尊無二無別的佛陀真身降世的大事因緣,因此汝等亦要好好修行,到時再乘願再來。但無論何時一定要慚愧修行,眾生無始以來是我們的親人,要給眾生做好表率,因為屆時將鐵馬飛奔,鐵鳥騰空,日行萬里;並且將有如千里眼,順風耳之世間助緣,人們學佛將更加方便,然有佛即有魔,加之末法時期,魔強法弱,眾生因多生累劫貪嗔癡的無明諸障遮蓋,造成知見不正,而呈現新的“四依之法”,即為“依人不依法,依邪不依正,依假不依真,依騙不依勸”,眾生迷離顛倒,認假為真,迷糊於一些假的法師等之虛假名望地位,而不顧其是否真的執持有佛法,是否戒律嚴謹,只顧貪圖其名望,因此被騙,更有甚者騙財騙色,搞得眾生家破人亡,其人必為妖孽無疑。然而眾生亦可憐也,如果依騙不依勸,將來必與妖魔邪師共墮無間地獄,汝當慎之慎之,當依釋迦世尊教戒“四依法”即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汝等須知:佛國淨土乃為嚴淨佛土,不可能讓還存有一絲黑業的眾生進入的,否則就不是嚴淨佛土了,因此吾當與汝等步步腳印,如履薄冰,嚴持戒律,行十善,四無量,六度,四攝等,做一個利益眾生的真正的修行人,擔挑如來荷擔。然而尤為可憐的是,眾生無緣不度,不是不度而是度不了,甚至有人會淪為魔子魔孫,誹謗、破壞佛法,而招致無邊惡果,墮入地獄……說完,明生法師流下了兩行熱淚,長嘆不已。奈何奈何,眾生因緣也! 最後,明生法師寫下了《念奴嬌—盼佛》 娑婆橫流,無常界,善惡萬種互立,人生風流縱百年,難阻隨風化煙,西山雲歸,東海日出,凡間又一天,芒芒苦海,何日回頭是岸? 遙望佛陀住世,傳正法無前,魔宮震盪,鬼魅魍魎伎施全,奈燈明破長暗,群生慶冠,贊正法無邊,六道光照,盡平生是,菩提薩埵為瞻。 隨後,從懸崖邊升起一朵潔白如蓮花的祥雲,明生法師踏入祥雲,此時當下現出兩道彩虹與明生法師融入了佛土…… (終)

民間佛教故事連載:霧中山奇緣錄(三)再續前緣

文/風雲 (三)再續前緣 命運真是令人捉摸不定,明生一到川中地區上任後,就遇上了大旱,嚴格說已是連續幾年大旱了,上一任官員沒到任期結束,就辭官不做了。由於旱情民不聊生,盜匪四起,賣兒賣女,易子而食,明生悲痛得流下了眼淚。他一上任,就貼出告示:他將在衙門口跪地向蒼天求雨,如若無雨,絕不起身。百姓們一片嘩然,有人讚嘆,有人懷疑,有人嘲諷……他們相信新上任的知府很快也會走的,沒人管苦命的百姓。可是,第二天明生就身著官服,點燃三支香,供上簡陋的供品,開始祈求老天開恩,降下“甘霖”。頭一天,老百姓在跟著看熱鬧,嘰嘰喳喳,議論一片,但沒有雨;第二天,還是沒有雨,但有的百姓開始陪跪著,而很多人在旁邊說風涼話;第三天,第四天,很多的百姓跪下了,他們含著熱淚,陪著跪在地上一動不動的明生大人。就在這時,突然狂風四起,天上烏雲滾滾,伴隨著雷電之聲,一場“甘霖”從天而降,全城的百姓跪倒痛哭,明生卻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川中的百姓“久旱逢甘霖”,喜笑顏開,可以種莊稼啦!大家對明生大人視若青天老爺。 好景不長。第二年,突然川中地區發生了瘟疫,大量百姓死去,明生急的是頭髮都白了,百姓們的流言四起,說知府大人無德,招致瘟疫,言官也參明生治理無能,導致瘟疫四起,致使災民亂逃,請皇上治罪。看著逝去的生命,明生感到了人生無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時陪在他身邊的只有貴生和年邁的母親。他突然記起了十多年前,一位出家人給他的一封信,並告訴他到人生最困難時打開它,明生想現在是時候了,他打開信一看是一首詩,上面寫道: 霧中山,南山南; 晨風夕雨松樹下; 枯藤寂寥無常幛; 白髮聊做少年狂; 曉風浙浙夜深語; 青山白云有是無。 如歸如不歸。 明生看著信,仔細琢磨,落款者應該是如歸,是個出家人,應該稱如歸法師,霧中山,顯然他在那裡,看著信上前面幾句話,他明白了,馬上安排好衙門的事情,第二天一大早換上便服,立即動身前往霧中山,雖然川中地區離霧中山只有幾十里路,但因不熟,因此明生費了很長時間才到,在霧中山的南邊,果然找到了一顆松樹,樹下面的枯藤早已枯萎多年,盤踞在石頭上,有一年輕人坐在那裡,此時已是傍晚酉時時分,天上下起​​了小雨,明生趕忙過去躲雨,那年輕人開口問他:先生此來何意?明生趕忙回答:在下尋求拜見如歸法師,不知您知否?年輕人突然伸出手,手裡攥著一隻麻雀,就說:你回答我這只麻雀是死是活?如果答對了,我馬上告訴你;如果答錯了,你給我磕三頭,我才能告訴你。明生想了一下,說:麻雀是死的;結果年輕人張開手,麻雀飛走了,明生答錯了,於是趕忙跪地磕頭,等到他磕完抬起頭時,年輕人突然都不見了,只有一個老僧如如不動的坐在那裡,他一看,這不就是十幾年前給我信和我一起放生的那位出家人嗎?明生異常激動跪著喊了一聲:如歸師父!如歸法師說:你來了?明生點著頭,把自己經歷的一切告訴如歸法師,也把現在川中地區的瘟疫告訴瞭如歸法師,如歸法師看著明生,想到自己的童年,趕考,拜見恩師,恍然隔世,好像明生就是曾經的自己。於是二人促膝長談,整整一個晚上,如歸法師針對他的經歷,也給他開解了“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談著談著,已是東方魚肚白,明生突然望著遠遠的青山和天上的白雲,剎那渾然一體,已沒了青山,也沒了白雲,他在哪裡? 他馬上給如歸法師頂禮,跪求學法,並且請如歸法師除去瘟疫,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如歸法師說瘟疫好治,我給你藥方,你回去抓藥熬湯讓百姓喝了,自然瘟疫可除;但你要學法,可得你每天從你住的地方走過來,每天學一句,然後回去,你願意嗎?明生說願意,但得等我把瘟疫治好,並安排好公事,就來求見。如歸法師就點了點頭說,到時你到霧中山行園寺來找我吧! 明生回到川中,馬上按照藥方熬藥分發給百姓服下,很快瘟疫被制服了,於是百姓對明生的感恩已是再造父母之情。由於瘟疫被制止,皇帝大悅,派戶部撥發銀兩救災,興修水利,明生就安排姚貴生去負責管理救災銀兩的發放和水利的興修。自己則於子時出發,趕到霧中山已是寅時,學完一句法後,立即趕回川中,此時剛進卯時,因此並不影響他的公務。就這樣經過了三個多月,學法已全部結束,最後一天,如歸法師跟明生講:你母親很快就要過世了,你不要悲哀,我會超度她到極樂世界的;人生無常,今生是暇滿人身,千萬不要浪費了,可喜的是你善根深厚,自幼親近佛法,加之德品善良,必為我佛門氣象;到時你要丁憂,致仕,到行園寺接我衣缽。明生立即跪地磕頭白言:吾母及吾自幼得光明寺方丈救護幫助,吾亦曾持誦經書,今得恩師傳法、指點,正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吾必謹遵師命,做一佛門慚愧修行者。 回到衙門時,突然看到很多人集在門口,上去一打聽,原來是興修水利的民工,他們到衙門抱怨現在的伙食越來越差,短斤少兩,根本不夠吃的,明生立刻明白了怎麼回事,就對民工講:諸位暫且回到工地繼續上工,興修水利,這是關係我們子孫後代的百年大計,這個不能耽誤,至於伙食問題,一定解決。明生就派衙役去找貴生,這時貴生正跟幾位當地的地痞流氓在喝酒,賭博,明生嚴厲呵斥了他,回到衙門後,立即查賬,發現救災款被貴生貪污,興修水利專款被挪用虧空,明生十分生氣,貴生見狀趕緊跪下求饒,並請明生的母親求情。母親告訴明生:貴生這孩子不容易,遭遇了家破人亡,念在他初犯,不懂事,就饒了他這一回吧!明生責令貴生把所有的錢補上,不夠的最後明生拿自己的俸祿幫助貴生補上,總算把這件圓過去了!明生馬上向皇帝寫了罪折,請求皇帝降罪,就在這時,明生的母親積勞成疾,很快去世了,明生又連忙寫了奏摺,禀告了自己母親已去世,按規制應立即丁憂,並請求致仕,皇上看了兩份折子,就下旨令明生丁憂、致仕。 貴生沒處可去,於是就跟著明生一起到了霧中山行園寺,一起拜見了方丈如歸法師。明生請求出家,貴生在一旁勸止,說人生富貴乃大丈夫所求,豈可忽視?明生絲毫不管,請求如歸法師剃度。於是如歸法師按照佛門儀軌給明生剃度出家,法號還是明生。當天,如歸法師超度了明生的母親,中午時分,就把明生法師叫到自己的房內,跟他講:我給你剃度了,並超度了你母親,這是我最後的因緣了,馬上我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我把我的師父果圓法師傳給我的衣缽傳給你,但願你繼承佛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誡,嚴持戒律,做一個真正代表三寶的出家人。你現在有什麼要問的嗎?明生法師趕緊跪地請求師父給予開示,如歸法師嚴厲呵斥了他說:豎子,汝當曉悟,我本慚愧行人,哪裡有資格開示講法,那必為八地以上菩薩的度生事業,我乃凡夫一個,豈敢如此,如果今後有人未證言證,凡夫膽敢冒充菩薩,揚言為眾生開示,此必為邪見之徒,汝當以此教授你之弟子。吾所能做者只是略為你開解而已,一定要“依法不依人”。明生法師立即跪地請求懺悔,並跟如歸法師說:我第一次持誦《金剛經》時,就曾想如果能跟著佛陀釋迦世尊學法那該多好啊!今生一定要好好修行,做一個慚愧的修行者,今生的大成就解脫,利益眾生。願到時我乘願再來娑婆,跟隨師父學佛,永遠做師父的一名慚愧弟子!沒想到,如歸法師更是大為生氣,嚴厲批評明生法師:你記住,佛陀住世,以佛為師,亙古不變。自古以來佛弟子皆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雖然你拜我為師,慚愧的我教授你佛法,但你我皆是佛弟子也。如果你遇到更好的因緣,有比我水平更高的師父,一定要向他們求學佛法,須知佛法博大精深,浩瀚如宇宙,切切不可所知成障,讓自己閉門造車,最後成井底之蛙,憐哉惜哉。如同歷史上,許多佛弟子拜很多真正佛菩薩再來的祖師為師,學到了真正的佛法,而得大成就。但祖師們也一直告誡:大家都是佛弟子,故從來沒有師弟子,只有佛弟子,凡有人敢稱有師弟子者,必是邪師。汝當切記,並告知後人此一真諦。。明生法師頓悟,合十頂禮!如歸法師告訴明生法師:你把師兄弟們全部集中在大殿裡,大家默默誦經持咒,等到有三聲鐘聲,你們就可以進門。於是大家就集中起來誦經持咒,過了大約一個時辰,突然屋里傳來了三聲鐘聲,大家趕忙跑進如歸法師的屋子,只見如歸法師全身放光已慢慢散開,突然一陣天鼓雷鳴,如歸法師的身光頓然融入虛空,此時只留下了頭髮和指甲。大家一看跪地讚歎如此聖者實在偉大,當即把頭髮指甲供奉起來,供世人禮拜。

民間佛教故事連載:霧中山奇緣錄(二)金榜題名

文/風雲 (二)金榜題名 自從貴生拜了胡先生為乾爹後,胡先生就經常到姚家做法、念訣,搞得烏煙瘴氣,連下人們都看不過去了,但姚太太很信任胡先生,下人們都敢怒不敢言。誰知這一來二去,姚太太和胡先生互有好感,眉來眼去,暗地裡好上了。結果有一次被明生看見了,姚太太和胡先生怕他告訴男主人姚老爺,就去拉攏他,但明生乃一片清純,根本不懂男女之事,只知男女授受不親,所以一片茫然。胡先生以為他在裝糊塗,就暗暗和姚太太商量暗害他。 突然有一天,貴生髮高燒,昏睡不起,胡先生就說是明生衝撞了太歲,才導致貴生替他擔了災難。如果要救助貴生,就應該讓明生跪在門外三天三夜求神明保佑,然後胡先生再做法,方能轉危為安。姚太太聽了二話不說,就命令明生跪在門外,不讓起來。而鄭先生勸姚太太,貴生是偶感風寒,吃幾副祛風寒的湯藥就可以了。而姚太太這時對胡先生言聽計從,根本不聽鄭先生的話,趕忙安排胡先生做法事,花費白銀近百兩。鄭先生則悄悄的熬好中藥給貴生服下。 明生遵從姚太太的命令跪在門外,可一個時辰不到,他就熬不住了。明生母親看著自己的兒子在門外跪著,受盡這麼大的苦,但她除了心痛又能怎麼辦呢?自己是姚太太收留的,現在還寄人籬下……大約跪到酉時,明生支撐不住,突然一下子昏死過去,面如土色,幾乎沒命。明生母親一看頓時哭厥過去。姚太太和胡先生一看,氣得大罵:一對沒用賤種母子,耽誤我兒子治病,我兒子可是大富大貴的命,把他們抬出去,不要死在我家門口。於是下人就把他們抬到了荒野,扔在地上就走了。這時,光明寺的方丈得知消息,就趕過去,把他們抬回寺廟,用水灑身,又為他們念誦“觀世音菩薩聖號”,並熬好中藥給他們服下。明生母親很快恢復了,方丈就跟她說,你的情況我知道了,你就留在寺院廚房做飯吧;我跟姚太太和鄭先生說一下,讓明生白天陪貴生讀書,晚上就回寺廟居住。明生母親趕忙跪謝方丈大恩。 過了幾天,貴生病好了,這時胡先生更是洋洋自得,把自己吹噓得有如天神下凡,姚家上下對他五體投地,唯獨鄭先生知道那是自己給貴生餵了草藥他才康復的。在胡先生的“做法護佑”,姚太太的嬌慣和“大富大貴”的預言下,貴生越來越飛橫跋扈,並染上了一身惡習,但總算“祖上有德”,考取了秀才。而明生卻嚴格按照鄭先生的教導、安排,努力學習四書五經,並跟著方丈持誦《心經》《金剛經》等,學業突飛猛進。 又過些年歲,貴生和明生都大了,姚太太安排貴生進京趕考,並讓明生一起作伴。鄭先生把自己手頭的積蓄給了明生,但還不夠路費,方丈平時也很少收受眾生供養,自己也很貧寒,只能把自己的玉制佛珠當了,湊了一些盤纏給明生趕考用。到了京城後,貴生和明生從來沒有見到如此繁華的都市,車水馬龍,什麼都有,明生真有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貴生在家時,染上了惡習,平時經常出入勾欄瓦舍。由於離考試還有一段時間,貴生惡習頓顯,由他請客,拉著明生去了一家“貴喜院”喝花酒。明生根本不知何為花酒,就被貴生糊里糊塗的拉進來,安排在一個房間裡,老闆娘給他帶來了一個名叫若蘭的年輕漂亮女子,把門替他掩上。明生一看不知所措,不明白怎麼會有女的進來呢,但也眼前一亮,怦然心動。就在這時若蘭姑娘突然大聲哭起來了,並跪在地上哀求。明生馬上持誦心經,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跟若蘭姑娘交流起來,得知她被誘拐賣到妓院,其實已有婚約。心上人是一個秀才,他得知若蘭被拐賣進妓院,趕忙回家為其贖身籌錢,但過了幾日還沒來,老闆娘就等不及了,命令她出來接客。這是她今生第一次受辱,也許這就是命運或黑或白,或生或死的開始。聽了若蘭的哭訴,明生跟若蘭說:姑娘放心,我乃一讀書之人,自知名節大義,我可以暫時在姑娘房內,費用照付,直到你的心上人來贖你。就這樣,明生合衣通宵達旦,秉燭夜讀,對姑娘相敬如賓,從不主動打擾若蘭姑娘。過了幾天,若蘭的心上人終於來了,贖走了她。秀才和若蘭跪地磕了三個頭感謝明生的救命之恩。但是,明生那點盤纏根本不夠用,於是他向貴生借了一些銀兩交了店錢。由於缺錢,明生只好獨自在京城賣字,寫狀紙賺些銀兩生活,累了隨便找個地方休息。而貴生由於有錢,很快結交了一些壞朋友,整天在妓院喝酒,別人勸他復習功課,他狂言:算命先生說我是大富大貴的命,一定會考上狀元的。結果在考試的頭天晚上他還喝得爛醉如泥,第二天醒來時,已錯過了考試時間,不能入場。相較而言,明生卻考取了二甲進士,在經過點翰林後,皇上下旨安排他到川中做官。 貴生呢,由於整天花天酒地,最後錢財花光,被趕出了妓院,又錯過了考試,自己灰溜溜的乞討回家。這個消息傳來,胡先生一看自己的謊言遮不住了,就把自己跟姚太太的奸情說了出去,捲著銀兩逃走了,而姚太太一聽之後得知自己被騙財騙色,覺得無臉見人就懸樑自盡了,而姚老爺自已也氣絕身亡。結果下人們私下把姚家財產變賣瓜分。鄭先生滿臉老淚縱橫,好好的一家人被一個算命的江湖騙子騙得家破人亡。方丈也感慨一切皆是因果啊,如果當初姚太太不迷信算命先生,而好好的學佛,或許命運不會如此,然而一切沒有假使,只有因果不昧。 明生上任前夕,決定回家感謝方丈和恩師,並帶上自己的母親一起赴任。母親告訴他,自己是姚太太救助下,才有了今天,雖然姚太太聽信算命先生的胡言落得悲慘下場,但我們不能忘恩啊,貴生現在家破人亡,就把貴生帶上,讓他給你做個僕人吧。至少我們可以照顧他的生活。